第647章 前奏二(1 / 2)

回到贞观当太子 苍笙 1281 字 2022-12-20

<script src="https://img.zhaozhi.us/pc/pc.js?v=2022"/>

杜构当然明白对方说这话是什么意思,抬头看向商容刚才所看的方向。

目光所及之处,在码头的另一侧,还有一支规模丝毫不逊色于他们的队伍。

和杜构他们经历的冷清不同,那支队伍明显要受欢迎的多,洛阳百姓敲锣打鼓,扶老携幼,将他们礼送上船。

都不用靠近了看,杜构就已知晓对方的身份——洛阳城现如今最大的学派,也是洛阳本土发展起来的学派,重民派。

重民派这个名字,乍听上去像是儒家的分支,但实际上完全是在挂羊头卖狗肉。

他们跟儒家没有半毛钱关系,而是杂家的门徒,尸子(尸佼)和吕不韦的追随者。

......

重民派起源于元新初年,刚开始只是一个由商人子弟组成的学习互助组织。

当时,伟大的皇帝陛下在乾陵邑建了许多宅院,公开向天下贩售,每个宅邸还附赠了一定的国子监入学名额。

通过购买宅邸,许多商人子弟成功进入国子监就读。

等到他们学有所成,自然想着通过科举博取功名。

可当他们屁颠屁颠赶到长安,现实却给了他们一记迎头痛击。

发榜之日,那些出身贵族士大夫阶层的士子,对他们这些落榜的商贾子弟极尽嘲讽。

都是年轻气盛的大小伙子,哪受得了这种委屈,当即回到家乡用功苦读,以期将来有一天找回场子。

恰逢皇帝号召读书人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这些人便埋头在故纸堆中寻找帮助自己立身的理论。

一番搜检之后,让他们找到了杂家的理论。

于是,在总结了历代杂家言论,并加入了一些自己的脑洞后,这些人打起新杂家的名头,号为“重民之学”。

......

纵观重民派的论述,满满都是为商人洗地,为商业活动张目的内容。

比如“农不出则乏其食,工不出则乏其事,商不出则三宝绝,虞不出则财匮少。”

又比如“礼义生于富足,盗贼起于贫穷。”

再比如“贤愚在心,不在贵贱,信欺在性,不在亲疏。”

总而言之一句话——“有钱不是罪,商人也不是万恶之源,是否贤明,是否忠信,和人的身份地位无关,只在于他的本心是善是恶”。

这种论调,实际上就是在挑战儒家固有的阶级论,角色论。

如果真让他们做成了,儒家的根基都要为之颤动。

但他们大胆的地方还远不止于此。

作为一个新兴学派,还是一个主要成员是商人子弟的学派,重民派对一切新事物都持正面态度。

他们明确提出“时移世易论”,用“三代不同礼而王,五霸不同法而霸”,“五帝不相复,三代不相袭”为借口,主张应该代代革鼎,去旧迎新。

这个理论听上去和法家的“变法论”差不多,然而却更加激进。

法家只在社会出现问题,国家机器运转不畅的时候才会寻求变法,解决矛盾。

可是按照重民派的观点,等到社会出现矛盾再去变法就来不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