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过短短三十来年,就已经面目全非。
连椅子都被堂而皇之地摆上了宣政殿,还有什么不能改的?
说不定再过两年,连元日大朝都要换个姿势,何况区区一个太极殿之会的礼仪制度。
但在官老爷们眼中看来,给太极殿之会制定礼仪这件事十分重要,甚至可以说必不可少,直接关系到世界和平和大道秩序的稳定。
李承乾这边刚刚露出一点想要“一切从简”的打算,那边上至宰相,下至末品小吏,就开始不断上书,向皇帝陈述此事的必要性和迫切性。
面对汹涌的舆论,李承乾很干脆的“怂”了。
反正也只是个面子工程,跟国家大事、军国大政扯不上半毛钱关系,百官既然想玩,就让他们去玩好了。
正好也能借此机会,体现一下他这个皇帝胸怀宽广,能容人纳谏。
放在当下的舆论界,这叫“朕与士大夫共治天下”,妥妥的政治正确。
只是李承乾始料未及的是,重新制定一整套的礼仪制度,从来就不是一件简单的事。
这其中牵扯到的矛盾涉及朝野上下方方面面,尤其是诸子百家的面子和尊严问题,更是避无可避。
为了给自己所在的学派抢个好位置,也为了打压政见不同的学派,文武百官这段时间好几次在宣政殿上上演全武行。
如果不是李承乾实在看不下去,严令要在今天将太极殿之会所用的礼仪公告天下,只怕这些家伙商量到太极殿之会结束也商量不出结果。
......
“陛下临朝,百官恭迎!”
随着黄安一声宣报,李承乾穿着龙袍的身影出现在宣政殿门口。
文武百官同时起身,朝殿门方向躬身而拜:“臣等参见吾皇陛下万岁!”
李承乾目不斜视地从人群中穿过,在一众侍从官的簇拥下登上御座,平静道:“众卿平身,赐座。”
“谢陛下。”百官躬身再拜,坐回自己的位置。
李承乾的目光扫过人群,看着某些人脸上还没消散的淤青,眼角跳了跳,说道:“太极殿之会在即,诸子百家齐聚长安,诸卿拟定的议会章程可有结果了?”
话音未落,尚书左仆射杨师道便起身出列,将一本奏疏捧过头顶:“启奏陛下,经臣与太尉、司空、三省六部、九寺五监诸君商议,拟定议会章程如下,伏请陛下御览。”
不用李承乾吩咐,黄安自觉走上前,接过杨师道手里的奏疏,呈放到他手边。
李承乾接过奏疏,装模作样的看了一通,随手摆到御书案上,说道:“诸卿所拟,甚合朕意,若无人再有异议,便就此公告天下,咸使闻之。”
百官早就知道皇帝会这么说,闻言起身恭敬道:“谨遵陛下之制!”
李承乾微微颔首,拿起腰间的传国玺在奏疏末尾盖了个戳,又将奏疏卷好,交给黄安的同时对百官说道:“将此奏疏张贴于露布之上,使诸子百家皆闻之。”
百官躬身再拜,同声应道:“谨奉诏,如命!”(记住全网小说更新最快的枣子读书:www.zhaozhi.u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