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ript src="https://img.zhaozhi.us/pc/pc.js?v=2022"/>
严通缓步走上演讲台,目光环视整个会场。
对于重民学派和他们背后的商人阶级来说,太极殿之会是个千载难逢的好机会,是显达于天下,让天下人重新认识他们的最佳时机。
当此之时,严通不免想起了自己的过去。
他出生于商贾之家,从有记忆的那一刻开始,就生活在他人的鄙夷之中。
每一个看到他的人,都会一脸嫌弃地称他为“无义小儿”“贱民之子”。
除了家中的仆役和几个同样出身商贾之家的好友,他甚至连个能说话的人都没有。
为了摆脱商人身份给自己带来的桎梏,严通不惜花费重金,找了个出身孔氏的儒生拜对方为师。
经过几十年苦学,严通在学术方面有了不小的成就,“严公”之名响彻山东、河南两地,许多外地学子都专门跑到他府上求教。
看似一切都在朝好的方向发展,但只有他自己知道,在那些知道他底细的人面前,他依然还是当年那个商人之子,低贱之辈。
虽然那些人的学问远不如他,但是在他面前,永远都是一副高高在上的姿态,看向他目光始终带着鄙视。
严通心里不忿,却又无可奈何。
直到新君登基,提出“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国策。
直到家人来信,告诉远在兖州的他,洛阳的商人子弟联起手来,搞了一个重民学派,他才看到了人生的一丝曙光。
经过几昼夜的权衡,严通最终决定放弃这几十年积攒下来的一切名望,破墙而出,带着愿意跟随自己的弟子回到洛阳,加入重民派阵营。
经过几年的辛苦耕耘,如今重民派已经成了洛阳第一学派,在整个河南之地都有着相当的声望。
但是,严通并不满足于此,他要的不只是洛阳人,河南人不再歧视商贾,而是要让天下所有人都能正视商贾,肯定商业。
......
朝大殿远处熙熙攘攘的长安市井看了一眼,严通目光平视诸子百家所有人,缓缓开口,坚定道:“史云‘天生烝民,为之置君以养治之’,自古圣王在位,无不以养民,教民为己任!”
这一句开场白,直接就切入了正题。
而且,语句通俗易懂,更重要的是——政治正确!
自从汉代以来,历朝历代的统治者,不管他们的真实想法如何,至少表面上都得装出一副爱民如子的模样。
所谓“君舟民水”,所谓“德礼为政教之本”,都由此而来。
因此,严通的话根本没人敢非议,更没有人敢质疑。
就连御座上的李承乾,在听了严通的话之后,也跟着点了点头。
封建社会的帝王,最大的缺点和最大的优点,都是权力太大。
遇到有责任心的还好,如果遇上暴君和昏君,往往就会给国家带来无法估量的伤害。
就比如前朝的杨广,他是真的没能力吗?
很显然不是,只不过是他太过心急,和秦始皇一样,总想着把几十年,几百年的事,用几年时间做完。
最后的结果很明显,他把自己给玩完了......
老子说过“治大国如烹小鲜”,什么事情都有一个度,一旦失去了这个度,总会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
因此,自从李承乾登基以来,一直在试图找到一个方法,在不动摇皇帝地位的前提下,尽量避免因为皇帝个人因素,给国家带来灾难。
之前给三省六部放权,让他们去决定一些小事是李承乾做出的第一个尝试。
如今重民派的话,倒是给提供了一个新思路。
就在李承乾顺着这个思路往下想的时候,严通那边接着说道:“仁者何?二人而已,以亲亲为善,以仁义为本,推己及人,乃至草木禽兽。”
“故汤网开三面,泽及鸟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