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ript src="https://img.zhaozhi.us/pc/pc.js?v=2022"/>
从春秋战国时期开始,历朝历代的统治者们就将“尽地力之教”奉为真理。
如今李承乾突然扔出一个“尽百业之教”的理论,可以说称得上是“离经叛道”了。
看着李承乾言之凿凿的样子,李治莫名觉得有些心慌。
从小到大养成的习惯,让他下意识认可了李承乾的话,可是这些话背后的含义,却又让他心颤不已。
沉默片刻,李治不死心地看着李承乾,纠结道:“大兄欲兴百工之利。有一个墨苑还不够吗?何必要依靠那些寡廉鲜耻的商贾?”
李承乾叹了口气,幽幽道:“时不我待啊......”
......
李承乾很清楚,在这个星球上,东方和西方,中华文明和罗马文明,就像是一根螺旋上的两条线。
不是东风压倒西风,就是西风压倒东风。
如今大唐确实在各方面领先整个世界,但这种领先还能持续多久,李承乾也不敢保证。
因为蝴蝶效应的关系,当下的一切早已和史书上的记载截然不同。
随着点密部整体西迁,这种影响力必将波及大陆另一端的罗马帝国。
此时的罗马帝国,还没有完全陷入中世纪的泥潭,帝国的执政者和统治阶层还是很务实的。
一旦让他们察觉来自东方的危机,提前走上工业化的道路。
那么大唐统一蓝星的征程将平添无数困难险阻,将来的x战x战,将不再是利益之争,而是两种文明理念之间的直接碰撞。
到那时,中华民族失去的,会比正常工业化过程中损失的更多。
因此,李承乾必须帮助大唐抢在所有人前面,点亮工业化这条科技树。
这样一来,不管是希腊还是罗马,不管是盎克鲁土匪,还是日耳曼蛮子,都只能远远跟在华夏民族屁股后面吃灰。
所以,不管其他人怎么想,对李承乾来说,工业化这件事他做定了,谁也不能阻止!
......
李治没有李承乾的经历,也不知道未来世界会是什么样子。
见皇帝大兄突发感慨,晋王殿下有些好奇地问道:“大兄何出此言?”
李承乾回过神,没有解释,转而问道:“雉奴你可知今日所用织机,筒车为何人所创?”
李治疑惑道:“不是墨苑诸贤所制吗?”
据他所知,这两件东西都是墨苑的产品,最初由天海商号负责销售,然后才被其他人学去,最终在全天下流行开。
难道这其中还有什么隐秘不成?
李承乾点点头,又摇摇头:“说是墨苑所制也无不可,若要说全凭墨家诸卿的智慧,却也不尽然......”
“如今灌溉所用之筒车,最初乃是江南地区的百姓所制,谢氏将之上报朝廷,经墨苑改造,这才有了今日便行天下的灌溉利器。”
“至于那织机......哼哼......最初乃是荥阳郑氏所作。”
“郑氏布行销天下,质量上乘,即便是少府织坊,与他们相比亦有不足,然而郑氏布的价格,却要比少府所产布匹还便宜一分。”
“朕不解之下遣缇骑卫暗查,这才发现,郑氏早已制出一种新式织机,不仅织造工艺更加精湛,效率也要比原先的织机快上一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