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ript src="https://img.zhaozhi.us/pc/pc.js?v=2022"/>
怀远港,可以说是如今世界上最大的港口,也是大唐南洋水师的母港。
整个港口气势恢宏,规模庞大,港口附近的聚居区,常住人口已经突破了十万大关,比一般的府城还要繁华。
至于港口本身,更是常年停泊着数百艘来自天下各国的通商船只。
有时候,巡弋在海上的南洋水师也会集体入港休整。
每到那个时候,遮天蔽日的风帆,都会迎来无数人的惊叹。
元新十九年秋八月辛亥(十八)。
中秋假期刚刚结束,吴王李恪的船队就要启航了。
怀远港内,李恪站在一艘怪物般的巨舰舰首,伸手抚摸着还有些粗糙的船舷,吴王殿下心里充满了激动之情。
在他脚下的这艘巨舰,是他手下的船厂,在捕鲸船和楼船的基础上,根据海洋远航的需求,重新设计改造而来。
全舰身长超过四十丈,宽有十六丈,用最好的深山巨木作为龙骨,共有九桅十二张帆,顺风时航速极快。
舰体本身也运用了多种抗风浪和平衡设计,更用上了墨苑刚刚研发出来不久的分舱水密技术,大大加强了船体结构的同时,也增强了船只的抗沉性能,避免在海上因为船舱漏水导致沉船。
可以这么说,这艘船,就是目前大唐帝国最适合海洋航行的舰船!
同时,这还是第一艘,专门为了远洋移民而设计的船舶。
为了尽可能的在海上多待一段时间,船舱内部的设计进行了多重优化,不仅有着生活区和娱乐区的划分,甚至还专门开辟出了一片舱室用来培育豆芽,以便在海上获取充足的新鲜蔬菜供应。
经过李恪手下前期的实验,这艘船,在一切准备充分的情况下,足可以带上两千多人,在海上漂流三个月而不用靠岸补给!
而这样的船,他一次性准备了六艘!
【有此神器,扶桑之地必为本王囊中之物!】李恪在心里得意洋洋的想着。
然后,他就看向了港口岸边,前来观礼的地方官吏和各国使者,对身边的幕僚问道:“华亭府那边有没有消息传来?”
“回大王的话,据斥候传回的消息,天子銮驾一早就出了华亭府,大约巳时一刻便可抵达。”幕僚慎重答道。
李恪微微颔首,吩咐道:“传令下去,时刻关注,本王要亲迎天子法驾。”
尽管马上就要离开大唐,从此以后都不用再看天子的脸色行事。
但是皇帝既然这么给面子,亲自来送他,出于投桃报李的考虑,他也得站好这最后一班岗,表现出一个“忠臣”该有的操守。
“诺!”幕僚躬身一拜,郑重应道。
......
大约过了半个时辰,吴王府亲军来报,皇帝仪仗已经到了怀远港外十里的位置。
李恪一声招呼,带着手下文武和一众观礼嘉宾匆匆出了辕门。
不多时,李承乾那极其骚包的天子卤簿就出现在官道远处。
李恪带人迎上前,跪地拜道:“臣吴王恪参见陛下,吾皇万福金安!”
众人跟着一起说道:“臣等(草民等)参见陛下,吾皇万福金安!”
金碧辉煌的御辇缓缓停下,李承乾走下车,亲自上前扶起李恪,微笑道:“吴王免礼......诸卿免礼......”
“谢陛下。”众人躬身再拜,起身退到一旁等着皇帝训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