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的看不透,真的看不透杨杰这个人,刨除对于杨蝶的好感,朱允炆曾经找人调查过杨杰的来历。也可能就是出于对于杨蝶的好感,他才不放心其父亲的神秘。
亲卫们调查事情的能力是自己亲自训练出来的,对于他们的能力朱允炆是绝对相信,因为这些亲卫不但有他从锦衣卫探听局里面借调出来的人训练,而且自己由后世调查案件的方法中,回忆起一些窍门专门传授给他们。
纵然如此,亲卫们的调查结果仅仅到杨杰因违制擅自回苏州祭祖被捕为止,之前的事情就再也不清楚了,亲卫们也无可奈何。甚至连杨杰此人在海匪那里和倭寇交涉几次都调查的清清楚楚,可偏偏就是不知道祭祖之前,杨杰属于哪个豪门大族。
苏州是有一个杨家的豪门被迁移至临濠,可是没有人认识杨杰。朱允炆也曾经试探过杨蝶几次,可是杨蝶的神情不似作伪,是真的不知道。因为从其懂事起,就在湖州居住,很少见到父亲,甚至连平叔也是年初回来的。
要说杨杰是一介布衣的话,那就更加不像了,从其谈吐中,无不露出一种见识多广的精明,谈吐优雅、讲话得体,这绝非一朝一夕可以培养出来的,还有一个前提是,这个杨杰在见他之前可是在海盗窝里呆了那么多年啊。朱允炆甚至怀疑,上次在客栈内被自己罚跪,也是杨杰早就预料到的,那是故意向自己示弱,表示效忠。
对于如此,他更加不敢轻易的相信这个人,“事无不可对人言!”这是朱允炆除了自己之外,觉得是每一个人都应该遵从的美德。
为什么是除了他自己,大家都明白,如果他把自己是附身于朱允炆的事情说出去,纵然不被老朱绑在诸子上烧了,也会被当成失心疯而打入冷宫,朱棣然后就可以不费吹灰之力登上帝位,慢慢的消遣自己了。
虽然杨杰没有这个美德,朱允炆还是不舍得放他走,在傅友德临去之前,好像看透了太孙殿下的想法,遂提出让杨杰跟随自己一起出海,也免除了太孙殿下的顾虑,可是朱允炆想想杨蝶的断臂,还是摇头拒绝了。
自信有办法让杨杰开口,但是朱允炆不屑于去做,用人用其所长,只要是制衡得当,对于人才来说,还是要留下的。
不但要留下,而且朱允炆还要把他留在身边,因为他发现了一件事情,就是杨杰对于报纸的天分和浓厚兴趣。六百多年后的广告都被杨杰想出来了,也使他不得不佩服江南人逐利的本能。
这一切源于江南新报的持续亏损,随着发刊量的持续增加,东宫为此垫付了不少银子,身为皇太孙的他不在乎,自从穿越后,由于身份的原因,朱允炆对钱始终形不成概念性问题。为了报纸在大明的发展,纵使知道苏州人的购买能力,但还是坚决不允许上调价格。
杨杰在得知情况后,第一时间找到他,遂建议其在报纸的不显眼处可以印上一些商户的信息,并且收受费用以补贴新报的损失。并且在第一时间设计了一份样报,其中栏目划分明确,有专门的消息栏承担接洽广告,甚至还提出出卖报纸部分版块作为专栏形势的出售,比如说六艺书院特约、狮子林特约等等,竟然说的是头头是道。令只看过报纸依葫芦画瓢的朱允炆惊讶了一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