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7章 再次过渡(1 / 2)

回明 无辜的虫子 2894 字 2022-12-09

“难啊!”

朱允炆心中长叹。这是他登基以来面临的最大一次挑战,稍有不慎便是朝局大乱,纷争四起。

如此错综复杂的形势,将会是他一手缔造,让朱允炆的内心生出一种对未来的无知感。如果之前所做,凭着他半生不熟的历史知识,还有一些轨迹可循的话。那么如今的这个决定,会带来什么后果?他也不知道了。

“陛下,如此借力打力,会不会有些冒险呢?”

看到皇上的为难,在一旁的杨杰开口问道,其实后果他都知道,这样问,只是为了转移皇上的注意力,然后引导其树立信心而已。

“杨爱卿所言何意?”果然达到了效果,听到杨杰发问,朱允炆有些疑惑道。

“陛下!”杨杰一躬身,娓娓说道:”当下之困,皆由燕王而起。然燕王现在京师,所依凭者,不过是内厂信息而已。燕王并无公开露出反意,相反,从先皇召燕王进京以来。更是恭顺谦和!无大的错误,单凭内厂信息,纵然证据确凿,也会有攀诬之嫌,所以皇上行此险着,使为祸的伤害减至最低,但是事态万一失控呢!”

“此间厉害,朕岂不知?然则北方各自经营多年,已成痼疾,若朕放任,恐日渐骄横,为祸国事。若朕约束,则都是朕的长辈,无论怎么做,难免会有人说朕亲疏离间!”朱允炆眉头紧锁,继续说道:“既然如此,该发生的,还不如早些让其发生,愈久愈痛。”

杨杰一笑道:“皇上勿急,且听臣说完。臣观诸位王爷,皆是居高观望,以燕地警告天下,正是陛下仁政的开始,臣亦不敢质疑皇上的英明,但是,真的能如皇上所愿吗?”

杨杰明白,皇上不是太祖高皇帝,登基之初,以此时的威望还不足于一举慑服天下。而真正属于皇上的朝堂还没有建立起来,此时的动荡,一个不慎就是天下大乱啊。

淡淡点头,朱允炆道:“爱卿言之有理。所以,今日让爱卿前来,就是为了帮助朕剖析一下徐辉祖的心态,关键还是在他身上,朕希望中山王之后再立新功,但是徐妙儿之事,又将此事拖入了模糊之中,朕心难决啊!”

说到这里,朱允炆露出几分犹豫之色:“爱卿应该知道,徐家增寿、妙儿二人,被亲情所累,一直维护燕王。此次高丽奸细、牛首山亡卒、龙潭的燕山铁卫,皆和他们有些关系。但是徐辉祖在朕还是皇太孙的时候就提醒过朕,言燕王之心不可测,需多加提防!,按理应是忠于朕的。但是徐家毕竟是四叔的亲家,关系非比寻常;且徐妙儿之事,对徐家也波及颇大,就算是害怕朕秋后算账,也是人之常情。其内心究竟如何,朕实不能确定!”

杨杰陷入沉默。对于徐家的真实态度,他知道皇上担心的是什么,也都觉得扑朔迷离。而他们还有一层顾虑就是,若是徐辉祖顾虑到徐妙儿所犯之罪,便可以有两种选择,第一就是帮助皇帝立下功劳,彻底解除诸藩隐患;但是皇帝毕竟是晚辈,如果安王到时候发难,到底皇帝顶住顶不住宗室的压力,这应该是徐辉祖所担心的。第二,还有一种可能就是,暗中协助燕王,立下从龙首义之功,那么燕王一旦成功,以徐辉祖之功,徐增寿和徐妙儿之前的协助,徐家将成为大明第一大家族,任何人也动摇不了其的地位,以燕王如同太祖高皇帝一般的强势性格。徐妙儿的罪责,就完全不算是什么了。

但抛下徐家也不妥。就眼下而言,徐家对稳定朝局太重要了。魏国公是开国勋臣之首,徐家在朝中、军中的人脉和声望也是首屈一指。这是朱允炆开始就考虑在内的,只是李晟敏和徐妙儿的意外,才使朱允炆显得有些为难。

“陛下!”思忖再三,杨杰忽猛一抬头,坚毅言道:“臣以为徐辉祖可以托付!”

“哦?”朱允炆有些诧异的瞅一眼杨杰,知道杨杰不会说一些没有把握的话,边问道:“杨爱卿认为徐辉祖可信?朕应该把重任交付与他?”

“可不可信,臣不敢断言。然臣可确定,徐辉祖绝不会坏陛下之事!”杨杰冷静答道。

“此话怎讲?”

“陛下!”黄子澄一拱手道:“以臣推断,徐增寿、徐妙儿在燕王事中的角色,至少可以表明他们兄妹二人已经被打上了燕王的烙痕。而陛下所虑魏国公徐辉祖在皇上潜邸时的密奏燕王种种,不过是迷惑视听之举,暗为己留一自保之道而已。不知臣所言可准?”

杨杰的话说的很露骨,朱允炆不可置否的保持沉默,他已经不是后世中刚刚毕业的大学生,回到大明之后,所看到的事情也多出乎他的预料,朱元璋对自己的慈爱,朱棣出奇的隐忍,徐增寿分外的嚣张,方孝孺和自己的格格不入,黄子澄的功利心切,再加上出来诸如杨杰和他闻所未闻的永嘉、永康学派。

对于这个既熟悉又陌生的大明,重生了的朱允炆也知道充满了太多的变数,在后世中,徐增寿是被建文帝砍死在大殿之上,但是徐辉祖呢?则一直做着忠臣不事二主的闲臣。但是忠心的后面隐藏了什么?

他难道不知道弟弟徐增寿的所作所为吗?为什么不提前制止?燕王攻入南京称帝,他也没有逃走后举兵勤王?只是守着父亲的祠堂用朱元璋所赐的铁券相抗,不愿做官而已,甚至连反抗也没有反抗。

所以,朱允炆又了解到一个在后世早已经淡化了的名词:“家族”。在往前推算,那这个名词就是“门阀”,虽然从隋以来科举取士,已经将门阀的影响力减至最低,但是在很多的人眼里,家族的利益仍然是高于一切,而且家族之家在皇权的影响之下,有联合之势,诸如朱元璋建立大明之初的淮西派系和浙***官员,明争暗斗各自为政,都窥视丞相之位,为了派系丝毫不顾国家大局,朱元璋不得不大开杀戒,以至于废除丞相一职。

因为朱元璋看出了朝堂之上不可能稳定,只要有朝堂,肯定会有派系,就犹如朱允炆后世中在电影中看到的那句话一样:“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其实这暗含的是有人的地方就有斗争,明争也好,暗斗也好,为了名,为了利。一切都可能成为争斗的对象。

丞相几乎是仅次于皇权的存在,所以是官员们相互争夺最为激烈的战场,索性朱元璋就取消了这一个职务,让大臣们失去了目的,短时间内也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当然,这一切都是朱元璋在临死之前的那三天中,时断时续说的,经过朱允炆的总结,就成为了这样的话,朱元璋说过,因为徐达从不参与派系之间的争斗,才会让人放心。

但是徐达去世之后,徐增寿和徐妙儿相继参与进来,当然,可能是为了亲情所在,但是,徐辉祖会不会参与到其中呢?

在朱允炆的印象里,建文帝败亡,只有文臣殉节,武臣却没有听说过,这也是他最担心的。

见皇帝不出声,杨杰也只好继续分析着:“其实陛下勿需忧虑!即便徐家果真投机,那又如何?投机者左右逢源,两不得罪而已。陛下将此事委托于魏国公,以他之精明,岂不知其中干系甚大?岂不知走漏风声,会给陛下带来天大麻烦?果真如此,以其心性,纵不愿为陛下效劳,又岂敢把消息透露出去?一旦泄露,陛下定会把他恨到死处,那他又将如何左右逢源?以徐家今日之规模,臣敢断言,魏国公必不会将鸡蛋放入一个篮子里,因为徐增寿、徐妙儿立场已明,他就算是为徐家留一条后路,也必会全力协助皇上完成此事,前提皇上只要暂时不动徐增寿、徐妙儿两人!”

朱允炆心里豁然开朗。杨杰的分析可以说是精辟入骨,有茅塞顿开之感。不错,朕不怕他首鼠两端!就怕他不首鼠两端,心存顾忌,才会有所动力。

御书房内的气氛一下活络起来。这段时间,朱允炆一直考虑着怎么把握大局,现在终于将事情慢慢的揭开一些帷幕,剩下的就等着事情的发展和对方吃饵了。心情不由大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