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ript src="https://img.zhaozhi.us/pc/pc.js?v=2022"/>
于是,在人类历史上公园前571年,耳冉下凡降生到中华龙国春秋时期的陈国,今天的河南鹿邑。
母亲从腋下将他产出,一生下来就是白眉毛白胡子,就能说话,给自己起名为‘耳’,取字为‘聃’。
公元前5l6年,周王室发生内乱,王子朝与旧僚携周王室典籍逃亡楚国。
本受周敬王封赏、时任守藏室官吏的老聃,辞官归隐,骑一青牛,欲出函谷关,西游秦国。
离开周王朝洛邑不远,但见四野一片荒凉。断垣颓壁,井栏摧折,阡陌错断,田园荒芜,枯草瑟瑟。田野里不见耕种之马,大道上却战马奔驰不息,目睹此景,老聃心如刀绞,担心不久将国乱家破!
函谷关守关关令尹喜,独立楼台兰亭,夜观星空,忽见东方紫云聚集,形如飞龙,由东向西滚滚而来。关喜知道要有圣人西行经过此地。青牛载老翁,非老聃莫属。于是派人清扫道路四十里,夹道焚香,以迎圣人。
七月十二日午后,夕阳西斜,光华东射。关尹忽然眼皮猛跳,果见关下稀落行人中有一老者,倒骑青牛而来。
老者白发如雪,其眉垂鬓,其耳垂肩,其须垂膝,红颜素袍,简朴洁净。关尹仰天而叹道:“我生有幸。得见圣人!”三步并作两步,奔上前去,跪于青牛前拜道:“尹喜叩见圣人!”
老聃见叩拜之人脸方、唇厚、眉浓、鼻端,威严而不冷酷,柔慈而无媚态,即知非一般常人,故意试探道:“关令大人叩拜贫贱老翁,非常之礼也!老夫不敢承当,不知有何见教?”
关尹道:“老丈,圣人也!务求留宿关舍以指修行之途。”
老聃道:“老夫有何神圣之处,受你如此厚爱?惭愧惭愧,羞杀老夫矣?”
关尹道:“尹喜不才;好观天文略知变化。见紫气东来,知有圣人西行,见紫气浩荡,滚滚如龙,其长三万里。知来者至圣至尊,非通常之圣也;见紫气之首白云缭绕,知圣人白发,是老翁之状;见紫气之前有青牛星相牵,知圣人乘青牛而来也!”
老聃听罢,哈哈大笑:“过奖、过奖!老夫亦早闻你大名,特来拜会。”
关尹闻言大喜,叩头不迭。之后,关尹引老聃至官舍,请老聃上坐,焚香而行弟子之礼,恳求道:“先生是当今大圣人啊!然而圣人,不可以把你自己的才智窃为己有,应该以天下都能拥有你的智慧为己任呐。今你将隐居而不仕,求教者必难寻找!何不将你的圣智著为书?尹喜虽浅陋,愿代先生传于后世,流芳千古,造福万代。”
老聃允诺,以王朝兴衰成败、百姓安危祸福为鉴,溯其源,著上、下两篇,共五千言。合称《道德经》。
老聃最后一气化三清,归天后为太上老君,一直伺候在玉帝跟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