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2 / 2)

“这不年不节的,而且虽说有着亲戚关系,可是素日里都是不来往的,如今一下子上门就送这么重的礼,未必是好事。把这张单子给老爷送去,看老爷怎么说。”贾敏想了想,叫过醉音吩咐道。

钱嬷嬷道:“薛家来人说这是五月初五端午节的节礼,只是因为路途耽搁了,所以送晚了,为这还请老爷和太太多多包涵呢。”

醉音答应着,接过礼单正准备离开,听见钱嬷嬷如此说,又停下脚步,转身等候贾敏示下。

贾敏神色淡淡的说:“不管是什么说法,带着这么厚的礼,这么冒失的登门,礼下于人必有所求。可是我一深宅大院的妇人能够做什么呢,想来是求老爷的。前面的事我也不懂,还是拿给老爷看看,该怎么处置老爷心中有数。”

因为薛家的事让钱嬷嬷想起了今年送到贾府节礼的事,因此说道:“说起端午节节礼,今年送回京里的因为出发的迟,虽说我已经吩咐他们要加紧赶路,终究还是无法在端午节前赶到,估计最快也得今天到。老太太在节前没有收到太太的消息,不定怎么着急呢。”

因为贾敏安胎,大部分事情都下放了,剩下了都是钱嬷嬷揽总,除非有什么非要她做决定不可的事,否则,贾敏一概不过问,差不多做起了甩手掌柜。

端午节临近,各家往来,节礼派送,贾敏只说了一句,按照往年的旧例来,钱嬷嬷就带着人手安排去了。因为贾敏对娘家的看重,所以每年的四时节礼都由贾敏亲自安排,不走大帐。因此钱嬷嬷拿着大帐安排的时候,就把贾家给落下了,而原本应该忙此事的贾敏则是压根没想起这茬。

因此,等钱嬷嬷把节礼已经安排得差不多,并派送完毕之后,提了一句,如今太太怀孕已满三个月,胎坐稳了,今年往京中送节礼的时候把这个消息告诉贾母,一直为贾敏无子而担心的贾母听到这个消息不知道该多高兴呢。贾敏这才想起贾家的节礼还没有送,和钱嬷嬷一说,两人傻眼了,手忙脚乱的准备好,赶紧装船,送入京中。可是到底是太晚了,赶不及在端午前送到。

贾敏的端午节礼送晚了那么几天,在贾府里引起了一片涟漪。贾母从接近端午节就有些坐卧不宁,盼着女儿的家书。贾敏刚出嫁的那几年,原本对女婿在翰林院供职觉得贫寒而不高兴的贾母庆幸女儿因此留在了京城,母女两个想见面还是很容易的。

谁承想过了三年,女婿经过馆选之后竟然被外放。自此之后,贾敏就跟着女婿天南海北的走,母女一别十多年再也不曾见面。只能借助书信得悉彼此的近况。对于女婿的官职越升越高,贾母是高兴的,但是随之而来的就是贾敏的生育问题。

贾敏在家的时候身体还好,没想到嫁了人之后怎么变得那么容易生病。在京里还好,离开京城跟随林海到外任,每到一个地方就要大病一场,水土不服的情况非常严重。屡屡生病,本来就不是结实的身子不免虚了下来,这样的身体哪里做的了胎!

为此,贾母也是吃斋念佛,为贾敏祈福。并让贾赦和贾政四处打听好医生,然后给贾敏送去。去年贾敏终于怀孕,贾母松了一口气,虽然最后生的是个女儿,不免让人失望,但是贾母旋即豁达的想,只要能生就好,这胎是女儿,下胎就该是儿子了。

结果让人意外的是贾敏因为难产而再难有孕,这让当时收到消息的贾母急的满嘴都是泡。作为一个后宅妇人,她是从由孙媳妇开始而走过来的,如何不知道儿子对于后院的女子意味着什么。因此非常担心女儿的境况,在写信安慰的同时也帮着想法子,看看有什么办法能够帮到贾敏。

自从贾敏出嫁之后,每年的节礼按时不拉早早就送了过来,而且随着林海的一路升迁,这礼也越发的厚重起来。如今已经过了端午节依旧不见消息。贾母少不得担心,是不是女儿出了事?因为多年来只生了一个女儿,又再难有孕,所以女儿在内院的处境担忧?……若不是贾赦兄弟俩和邢王两位夫人尽力开解,贾母在端午节当天就要派人到扬州去看往贾敏。

这日王夫人从贾母房中劝解完毕出来,刚回房,陪房周瑞家的就走进来,说:“回太太,账上没钱了,可是如今还有几家亲友走礼,还有过几天就是王家老太爷的寿日……我刚才过来的时候,大老爷打发人过来要支一千两银子。因此我来讨太太示下,这钱从哪里走?”

王夫人诧异道:“前几天和你算账的时候,账上的钱还够府里花销的呢,怎么这才几天,一下子就没钱了?这几天府里也没什么大的花销呀!”这钱都哪里去了?

周瑞家的见王夫人有疑她之意,赶忙分说:“太太,你忘了,当时我们算账的时候,把往年姑太太送来的银子算在里面的,如今姑太太的节礼还没送来,府里用钱的时候只好先支账上的了,所以把钱花没了。”

王夫人听了,低头细细想来,果然是那么一回事,想了半晌,才道:“即这么着,我也没法子了。少不得将外面的帐先收回来一部分。你和你男人说去,因为急着用钱,所以尽快收回来,哪怕利钱少算几分也无妨。至于眼下,你一会儿到库房捡几样东西出去,先押上几百两银子,先对付过去。等回头钱收上来,再赎回便是。大老爷那边,你先搪塞着,拖上几天,一切都等帐收上来再说。”

王夫人叹着气道:“本来府里还有本内帐的,里面有钱,可惜,在老太太手里,我们根本摸不着。只有老太太肚子里爬出来四姑娘有那个福分,每年往那边送东西的时候不知道老太太往里贴了多少进去。”

“四小姐再有福也比不过太太,嫁过去十多年了,至今膝下只有一位姐儿,而且听说身子单薄的很,也不知道养不养的大。”周瑞家的明白王夫人的心思,赶紧奉承道。

一句话搔到了王夫人的痒处,王夫人最得意的就是生了两个好儿子,长子贾珠是个读书的材料,才十四岁就进了学,深得丈夫的喜爱。每每提起长子,丈夫都面带得色。而幼子宝玉是个有来历的,出生时嘴里含了块晶莹剔透的美玉。年纪尚幼,就已经聪颖非常。因这两个出色的孩子,让一向嫌弃她木讷笨拙的婆母对她态度和缓不少。

喜欢贾敏的红楼生活请大家收藏:()贾敏的红楼生活更新速度最快。(记住全网小说更新最快的枣子读书:www.zhaozhi.u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