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4章 华夏粮仓(1 / 2)

<script src="https://img.zhaozhi.us/pc/pc.js?v=2022"/>

吕不韦拄着拐杖,最后一次深情的凝望着这王宫。

还记得当初公子异人风华正茂,牵着自己的手,大步走进这里,许诺要将最富裕的南阳作为自己的食邑。

还记得他们两人野心勃勃,想要一同完成一王天下的大业。

还记得异人逝世之前,那不甘的模样....吕不韦苦笑了起来,自从公子逝世之后,仿佛很多事情都失去了意义,再也没有人像他那样信任自己,那种互相成长,彼此为对方的成就而欢呼的场面,再也没有了。他长叹了一声,在左右的服侍下依依不舍的走出了王宫,时不时的回过头,看一看身后。

赵括早在王宫门口等待着他,看到走出来的吕不韦,他笑着说道:“恭贺,您终于可以放下政务,做一些您自己想要去做的事情了....”,吕不韦一愣,苦笑着说道:“我这个年纪,还能做什么事情呢?”

“这些年来,除却政务之外,难道您就没有什么很想去完成的事情嘛?”

吕不韦呆愣了许久,忽然,他说道:“我忘了....”

当吕不韦不再是丞相后,他的府邸也就变得空荡荡的,再也没有什么宾客来拜访他,来看望他最多的,反而是从前很少会前来的赵括,两人坐在一起,引经据典,作为同时代最杰出的两个杂家大师,同时也是非常擅长吸收接纳,两人还是有着很多的话题,两人常常从历史开始聊起,随即聊到制度,聊到文化,说上几个时辰都不觉得疲惫。

两人的谈话和辩论,不太像是辩论,也不像是商谈,就是各自诉说自己心里的那些言语,说出自己的想法。赵括更多的还是会集合自己后世所学,畅谈心扉,说出自己对未来的担忧,包括土地兼并问题,地主豪强问题,世家门阀问题,当然,也会提出自己对过去和未来的看法。

以后来的目光来看待从前的历史,以现在的眼光来眺望不可知的未来。

两人卸下了一切的包袱之后,言谈非常的随意,吕不韦也是说出了很多自己的理解,他正兴高采烈的说着秦国将来制度过渡问题,以及未来的发展趋向之类,而服侍在吕不韦身边的小吏忽然觉得,自己或许可以将两人的对话给记录下来。对于小吏的行为,无论是赵括还是吕不韦,都没有多说什么。

他们的聊天范围非常的广,而且一直都在跳跃,这给记录的小吏带来了极大的麻烦,小吏没有办法像韩非那样进行整理,那就只能如实的记载了。

“等到战争结束,过去那些军功贵族就会成为地方的豪强...他们想要获得更多的土地,那就要去打仗,可是战争不是总是有的,过上百年的时候,这些人没有办法从战争里获得军功,他们就只能通过其他办法来获取土地...除非是采用一种新制度,当地方出现豪强之后,就将他们迁徙到别处去..这样看起来很不公平,却是暂时解决问题的最好办法。”

“而您看如今我的家族,王翦,蒙武这些人,等到百年之后,这些家族可能就会变成势力很大的世家门阀,他们的出现会造成对知识和人才的垄断...”

“只要如今的学室制度能继续保持,这样的情况就应该不会出现吧?”

“还是得要让更多人接受教育...”

“我觉得,君王时代的历史,就会是地方与中央,君王与大臣的争斗...趋势定然是中央集权越来越强盛,君主专制逐渐走到顶峰...”

赵括的生活总算是没有过去那么劳累了,国内有很多优秀的年轻人,都可以接替他的工作,他每天就是看一看推广的事情,跟吕不韦聊聊天,再询问战争的事情之类的。就在这期间,王翦攻占燕国,与东胡交战的事情也传开了,赵括不假思索的判断王翦一定会重创东胡。

果然,不久后传来消息,王翦在燕地重创东胡,在杀的东胡逃出长城之后,王翦又继续追击,蒙恬和李信作为先锋追杀东胡王,到最后,是蒙恬射杀了东胡王,带回了他的尸首,而李信却因为迷路,只能将这大功拱手相送....王翦居然杀死了东胡王,这是众人所没有想到的,大概东胡自己也没有想到。

只能说,王翦死克东胡的群狼战术,东胡的群狼战术是拉开战线打突进,而说起拉开战线,那王翦就要说道说道了,当初他跟李牧在河内作战的时候,他拉开战线打得李牧节节败退,险些就覆灭了赵国,对比李牧,这些胡人实在算不上什么...王翦指挥着各地的军队,先是挫败了那些小部落,又把他们装进麻袋里,拳打脚踢...

最可怜的就是东胡王,东胡王本身的势力还是比较强大的,奈何,他运气不好,想要进攻襄平,一头撞上驻守在襄平的王翦主力,足足十万人的主力,追着东胡王五六万人猛捶,东胡王让各地的部落前来救援,王翦就围点打援,坐等对方送人头,最后,他将东胡的残余赶出长城之外数百里,东胡王的头都被砍了下来。

王翦终于如意了,攻破了燕国,也抓住了王,东胡王也是王!

这样一来,王翦终于就是凑够了自己的军功,而秦国也达到了练兵的目的,甚至还重创了一个潜在的敌人,这个教训,东胡人大概能记在心里很久的,在接下来的很长的一段时日里,他们估计都不敢看向秦国的方向了。王翦等将士们很开心,庙堂里的李斯很痛苦。

这一次战争,让秦国多出了几百个郡县...这些郡县都需要安排官吏啊,燕国的疆域是很大的,仅次秦楚,要管理好这片地区,该需要多少官吏。李斯开始准备对当地的安抚和治理工作,只是,李斯也没有想到,好心的燕王当初效仿秦国,在燕国内培养了不少精通律法的官吏...嗯,还无偿的帮助秦国推广了律法。

李斯心里有些感动,像这样的好人,实在是不多见了。

要是天下多几个燕丹这样的人,该多好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