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这话说得声音平淡,但是在萧太后听来,却犹如惊雷!
果然是赵七授意谢康的,但是他安排这一出,到底是什么意思?
他有不臣之心?
太后娘娘额头渗出汗水,她完全摸不清楚赵显到底要做什么。
按理说,即便赵七他有不轨之心,也不该这般嚣张,在如此重要的登基大典上公然表露出来,赵七不蠢,他这般行险,必然有他的意图。
萧太后愣在了原地,一时之间竟然不知道该说些什么了。
陈静之见状,踏前一步,拱手低喝道:“太后娘娘,肃王他跟谢尚书如此行径,分明是想替陛下加冠,意图位居天子之上!如此公然亵渎登基大典,亵渎天子,臣请太后娘娘懿旨,派禁军拿此獠下狱!”
陈静之此言一出,跟在他身后的一众文臣纷纷附和:“臣等附议,礼部谢尚书与肃王分明图谋不轨,请太后娘娘懿旨!”
在场近百名文官,同声同气,整齐无比的声音在崇政殿里异常响亮。
正是这齐齐整整的声音,把萧太后吓了一跳。
她抬眼一看,在场所有的文官,包括另一位辅臣杨吉,居然与陈静之异口同声,在这登基大典上这般胁迫自己!
她心裏猛然想起了方才赵显那句淡淡的话。
“如果太后娘娘认为不需要有人扶冠,那便让陛下自行加冕吧……”
是啊,这些文臣如此抱团,自己年仅九岁的儿子,又怎么可能不需要有人“扶冠”呢。
萧太后闭上眼睛,总算把这一切给想明白了。
自家这个七郎,不允许自己在中立位置左右平衡了,他在逼迫自己跟新君……站到他那一边去!
所谓的“扶冠”礼,就是赵七跟自己要的投名状。
意思很明显,如果不让他给小皇帝加冠,自己跟小皇帝以后就要独力面对这群如狼似虎的文臣了。
她睁开了眼睛,看向了面对文臣口诛笔伐,仍旧脸色淡然的赵显。
短短几天时间,七郎他究竟怎么了,这种赌博的行为,他也干的出来?
就在萧太后犹豫不决的时候,右相李宴清再次奏道:“太后娘娘,陛下,肃王他明显有了不臣之心,古往今来谁敢替天子加冠?!此獠猖狂已极,请太后娘娘下旨,唤禁军入城!”
听到诸多文臣对赵显发难,太后娘娘一时之间慌了神,居然不知所措了。
其实这位年仅三多十岁的太后娘娘本来就没有什么主意,这段时间她所作所为,多半都是赵睿生前安排好的,此时赵显逼她突然做出选择,萧太后瞬间慌了神。
赵显从地上起身,转脸看向了这帮文臣,声音冷漠:“诸公,方才谢尚书可有只言词组提及本王?我赵宗显只略长陛下一辈,其余赵家长辈何止千万,诸公红口白牙,张口便污蔑本王,以为本王手下的宗衞府,是善堂不成?”
上次赵显在朝堂上吃了亏,狠狠告发了不少陈静之一系的文官,虽然没能要了这些人的性命,但是大多都被罢官削职,因此他这话一出,这些文官都有些畏惧,不敢再出声了。
陈静之与李宴清对视了一眼,知道这个机会已经奈何不得赵显,于是纷纷冷哼一声,不再说话。
赵显不屑一笑,转头对着萧太后说道:“太后娘娘,礼仪略有争议而已,既然现在争议已除,登基大典当继续开始。”
萧太后仍旧有些发愣。
原本跪在地上的谢康擦了擦额头的汗水,起身拱手道:“太后娘娘,没什么问题的话,还请陛下加帝冠,微臣要宣读即位诏书了……”
萧太后仍旧犹豫不决,她嗫嚅了一会,最终还是下不了决心,于是失神的说道:“那让陛下加冠吧……”
赵寿如同提线木偶一般,在谢康的指引下戴上了帝冠,只是十二冕旒的帝冠太重,他年纪尚小,于是帽子稍稍歪了一点,旁边的谢康提醒了几遍,仍旧不是特别端正,谢康见他颇为狼狈,于是只好跳过了这个环节,开始宣读即位诏书。
他从礼部官员手里,接过了隆武皇帝的一道诏书,面朝百官,大声宣读。
“诏曰:先皇骤崩,归于五行,朕承皇天之眷命,列圣之洪休,奉大行皇帝之遗命,属以伦序,入奉宗祧。内外文武群臣及耆老军民,合词劝进,至于再三,辞拒弗获,谨于今时祗告天地,即皇帝位。深思付托之重,实切兢业之怀,惟我皇侄大行皇帝,运抚盈成,业承熙洽。兹欲兴适致治,必当革故鼎新。事皆率由乎旧章,亦以敬承夫先志。自惟凉德,尚赖亲贤,共图新治。其以明年为隆武元年,大赦天下,与民更始。所有合行事宜,条列于后,钦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