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语未落,又用力的一挥手:“快快拉出去,先打三十大板再说!”
两个婆子连忙快速的将人给拉了出去。
秦太妃从震惊中回过神来,连忙补了一句:“皓儿,三十大板不够,再加二十个耳光!”
端王冷静的点点头:“就听母妃的!”
嘉和郡主连忙上前行礼:“嘉和见过母妃,见过大哥!”
秦太妃见到女儿,不禁喜极而泣:“哎呦,芳儿啊,你什么时候回京城的?怎么也不告诉我一声?若是你写信来,我就让你大哥去接你!”
嘉和郡主:“母妃,女儿回来两天了,我知道大嫂这几天就要生了,大哥走不开,所以就没有写信给你们。这两天,我又忙着收拾宅子,芸儿身子也有点不舒坦,所以就没有回家来!”
沈芸,是嘉和郡主的女儿,今年四岁了。
秦太妃一听,顿时十分的心疼:“芸儿好点没有?”
嘉和郡主:“芸儿好多了,也没什么,就是赶路赶的。今天孩子还有点不舒服,女儿就没有带过来,免得传染给侄女和侄儿。改天,等芸儿完全好了,女儿再带过来给母妃看看!”
寒暄了一阵,嘉和郡主就道:“母妃,大哥,我想去看望一下大嫂!”
紫苏还没有出月子,就没有离开荣瑞堂。
秦太妃:“也好,说起来,你跟你大嫂好没有见过面呢。若是路上遇上了,都不认识。”
端王就道:“小妹,大哥带你过去!顺便,也把华儿和瑾儿一起带去你大嫂那边!”
秦太妃:“也好,把孩子带走吧,免得又从哪里窜出个心怀叵测的人,若是伤了孩子,那可不好!”
自打孩子出生了,荣瑞堂护卫得跟铁桶似的,连只苍蝇也很难飞得进去。把孩子抱回荣瑞堂,再好不过了。
兄妹二人就带着孩子,在丫鬟婆子和护卫的簇拥下,一路往荣瑞堂而去。在路上,端王看了一眼身心憔悴的妹妹,心里很是心疼:“妹妹,是不是沈建对你很不好?告诉大哥,大哥为你做主!”
嘉和郡主:“大哥,自从你回了京城,沈家的人倒是没敢再磋磨我。后来,我跟沈建去了外任,你又做了摄政王,他就更加不敢对我怎么样了。不过,他嫌弃我没有生下儿子,又嫌弃我人老珠黄,小妾一个又一个的往家里抬。”
端王气得要命:“既然如此,不如你和离吧!”
嘉和郡主:“大哥,妹子命苦,这辈子也就这样了。这都是命,妹子认了。”
端王一副恨铁不成钢的样子:“你呀你,真的应该多跟你大嫂学一学,学一学她那个不信命的志气!想当年,护国将军殉国的消息满天飞的时候,她才不过十岁,母女二人被自己的大伯一家逼迫,差点连命都没了。
可是,最后她竟然可以绝处逢生,带着母亲和姥姥一起小表弟,去了五里坪安家落户,又派人协助自己的舅舅去夷县。后来,又遇上了流放,然而她却可以再次绝处逢生,把流放生涯过得风生水起。不但如此,甚至还找出了煤炭,学会了烧窑,造福世人,立下大功!”
嘉和郡主满脸的景仰:“大嫂确实是个好的,然而妹子命苦,妹子也没有大嫂那样的魄力和能耐。妹子就是一个一无是处的人,只懂得后宅那一点子的事情,哪里能跟大嫂相比。”
端王:“事在人为,你可千万不要妄自菲薄!比起那些连字都不认识的女子来说,你还是很有优势的!而且,你大哥是谁?你大哥可是堂堂的端王爷。你的大嫂又是谁?她可是堂堂的榆林郡主!
你大嫂是个心地很善良的人,又足够的睿智,只要你自己有勇气和信心,就可以把日子过得幸福快乐!日后,你多多回王府来,跟你大嫂多相处一下,你或许就会有和离的勇气和信心,有把日子过得幸福快乐的勇气和信心!”
听他这么一说,嘉和郡主不禁对大嫂榆林郡主,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和好奇心。同时,也带着某种期待,某种渴望,希望大嫂可以让自己走出那泥沼。
说话间,荣瑞堂就到了。
红茶和红豆迎了出来:“王爷回来了,王妃刚刚醒来,正在洗漱呢!”
端王就介绍道:“这是我妹妹嘉和郡主。”
红茶和红豆连忙跪下,行了个大礼:“奴婢红茶红豆,见过嘉和郡主!”
“都起来吧!”嘉和郡主忍不住笑了:“大嫂的丫鬟,怎么起这样的名字?”
端王也忍俊不禁:“你大嫂说这样好记。”事实上,是紫苏起名无能,所以就随口这么叫了。
嘉和郡主满脸的笑容:“嘿嘿,红茶和红豆,确实很好记,我一下就记住了。”
端王:“芳儿,你先坐下喝杯茶,我去看看你大嫂好了没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