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冉在武王还在世的时候,就以自己的贤明和才华着称于世,他是文采武略全都具备的全才。他在武王的时候做到内廷校尉的高职。
在武王过世,诸子纷争的时候,魏冉站在他姐姐的一边,坚决地运用自己手里的武力,把那些企图反对册立赢稷的公子给夷灭殆尽。于是,踏着血雨与枯骨,赢稷登上秦国的王位。而做为回报,赢稷(其实是魏冉的姐姐太后的意思。)封他舅舅魏冉做了将军。当年赢稷才六岁,秦国的国政从此尽掌握在魏氏姐弟手中。
按照秦国和赵国的协议,赵国人楼缓要到秦国任丞相。而赵国对这个楼缓是很忌惮的。于是,为阻止这个楼缓成为强秦的丞相,他们放出了谣言来说楼缓是赵国安插在秦国的奸细。秦国自然就听到这样的说法。当然,楼缓的相位不仅不保,就是生命也差点丢掉了,被一直幽禁在咸阳。
在这样的情形下,太后在儿子那里举荐了自己的弟弟魏冉出任秦相。赢稷有能说什么呢?魏冉顺利地成为了秦国的国相。
魏冉做上秦国的国相,固然有他姐姐的因素,但是魏冉自身的才华也是重要的砝码。他在担当相国的职务后,深深知道做为一国之首辅,为国选拔人才那是职内最重要的事情。于是,在战事频发的背景下,能够发掘出一个将才甚至是帅才那真是秦国之幸。而选拔将帅的最佳途径,魏冉认为是在基层的军官中寻找。
于是,在秦军的训练场上,可以经常地看见魏冉的身影。他和那些伍长、什长聊天,看他们中有没有足以担当将佐的人选。果然,在那些秦军军官中,魏冉发现了几个很有潜质的人才,他们足以胜任千夫长、万夫长、大良造之类的中高级军职。
只要有空,魏冉就这样在秦军的各营地转悠。而在有一天,有一支秦军的气势震慑了我们曾经做过将军的魏冉。
魏冉看见这支部队静止时如泰山巍然,号令一下,又犹如猛虎下山,在猛烈的军事动作后又可以收发于心。他们面对比他们军力强大得多的对手,这支部队也是毫无畏缩之意,更无仓皇之态。这个发现让魏冉非常地惊喜,他觉得自己寻觅多时的绝顶的将帅人才就在这支部队里。
这支不对的长官名叫白起,而白起当时的军阶是很低的百夫长。白起当时指挥千人队也只是受指派的临时行为。在和白起畅谈了一阵后,魏冉更加坚定了这个白起就是未来秦军的主要统帅的看法。
就在魏冉发现白起的时候,秦军正在前线与韩魏的军队战成了胶着的态势。秦军弥耗粮秣,却不能动得了韩魏联军分毫。这场旷日持久的战役使得秦国上下很有些怨言了。于是,在朝堂之上,魏冉不顾惯例,直接推荐了那个小小的百夫长去接替秦军总指挥向寿的指挥权。这个白起,一到前线就改变向寿的均势进攻的方法。他把面向韩国军队方向的大军迅速地收缩了,而在魏国方面,秦军大批地结集。尤其在魏军和韩军交接的区域,秦军是发起了猛烈的攻势。
那些韩魏的军队本来也是按照均势防御的部署来安排力量的。现在,他们的一个侧翼突然遭受到几倍的压力,而这个侧翼一直在两军交战中是被忽略的一个侧翼。于是,韩魏梁国的军队从这个侧翼被撕开了一个很大的口子。
秦军像潮水一般灌了进去。仅仅半天功夫,韩魏两国就折损了二十四万人马。秦军大胜而归。白起的首战成功,做为推荐人的巍然自然是居功至伟。
但是,在这个时候,魏冉偏偏急流勇退了。他推脱自己生病而辞去了秦国国相的职务。在他辞职后,特地推荐了一个与魏冉毫无瓜葛的客卿向寿做了秦国的国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