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志远说:“四百元。”“什么?”张博还以为自己听错了,“这么一点。”杨志远点头,说:“现金四百元。杨家坳这些年尽管对周边乡村的乡亲们多有帮助,但乡亲们的日子都不算太富裕,这次村里定了规矩,但凡乡亲前来吊唁老先生,只受心意,不收财物。当然乡下有送鞭炮、祭幛的习俗,这些东西,乡亲们既然带来了,不可能让乡亲们带回去,不吉利,这些东西如果折算成财物,只怕也有些金额,具体多少我还真不知道。”张博摇摇头,知道鞭炮和祭幛这种东西收了也收了,怎么算,算不清楚,他听杨志远这么一说,心里不免松了口气,如此一来,所谓的借机敛财一说,也不成立了,唯有大操大办违纪这一条杨志远只怕躲不过。张博说:“志远,我纳了闷啦,你现在也不是刚参加工作的愣头小年轻,该知道事情的轻重,你一个县委书记不为钱财,如此大张旗鼓地为父亲办丧事,为了是哪般?”杨志远说:“为了情,亲情、恩情。”杨志远一听张博说‘父亲’的丧事,知道张博对杨石叔这事情还是不太了解。这也可以理解,自己高丧父之事是自己心的隐痛,他从不对外人提起,杨家坳的乡亲们知道,工作的朋友同事却未必清楚,一旦有人问起自己的父亲,杨志远都是一语带过,别人自然也不再追问。自己早年丧父这事,除了档案里有记载,省里知道这事的也周至诚、付国良和范晓宁,即便是朱明华、王举、罗亮也是知之不多。杨石叔去世,朱明华他们之所以亲自门吊唁或者派人前来祭奠,应该都是从某个特殊的小范围小渠道知道的,再一看他杨志远对杨石的丧事如此看重,七拐八拐自然知道了这其的缘由,这才有所动作。按说会有人知道张博和他杨志远关系不错,他杨志远给杨石叔大办丧事,会有人给张博带个话,张博一旦得到消息,自然知道杨石只是他的堂叔,不是他杨志远的父亲。但张博知之甚少,原因无外乎一个,其是省纪委书记,位置特殊,知道之人既不想给他杨志远带来麻烦,也不想张博左右为难,干脆装傻,对张博不露只字片语。张博自然蒙在鼓里。杨志远也不挑明,以他的经验,杨志远知道,肯定会有另一路人马了杨家坳,杨石不是他父亲,只是他堂叔的事情,明天肯定会有人向张博汇报,因为这个与事情的定性有关。这应该可以让他杨志远罪减一等,可这事情他又不想自己亲口予以否认,在他心里杨石叔不是父亲胜似父亲,向张博解释说杨石叔不是自己的父亲,只是堂叔,心里那道坎他杨志远怎么都过不去,杨志远只能顺其自然了,组织了解清楚了,于己有利,没了解清楚,自己也认了,此事不容自己反驳。杨志远说:“张书记,自古有忠孝不能两全一说,在这个难题前,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选择,我杨志远忠于党忠于国家,但我同时又是一个重孝之人,如果在两者之间让我来选择,实不相瞒,我首先会选择尽孝,一个人如果连起码的孝心都没有,那又岂能指望他能尽忠。我知道我杨志远触犯了纪律,违背了组织原则,给社会带来了不良的影响,组织怎么处理我都行,我都无条件服从。但是有一点,我想请组织加以考虑,那是我刚到社港不足一年,诸多事情还只是刚刚起步,刚刚有了头绪,我希望组织能让我继续留在社港。”张博无语。杨志远说:“再给我二三年的时间,我有信心让社港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张博笑:“志远,你总是这般信心满怀,激情飞扬,这么多年,没有一丝的变化。”杨志远笑,说:“我这人啊,这样了,变不了啦。”“挺好!”张博笑了笑,最后问了杨志远一个问题:“志远,那四百元礼金是谁送的?”杨志远笑,说:“张书记,这好像无关紧要吧。”张博也笑了,说:“我只是有些好,你杨志远什么礼金都没收,为何偏偏收了四百元。”杨志远说:“还是那个字‘情’!人这一辈子无非是活在一个‘情’字里面,亲情、友情、爱情,人生如果没有了这些失去了真正的意义,小说没有了这些少了本色的东西。”杨志远收的这四百元礼金,一个是朱明华省长的,还有一个是张顺涵托蒋海燕带来的,每人二百,不是人家送不起重礼,而且像他们这种到了一定级别的领导干部,都明白杨志远这样大操大办,肯定会给其招来麻烦,送个小礼聊表心意,多了反而是个累赘。张顺涵与本省没有瓜葛,杨志远倒也没藏着,直接告诉了张博,朱明华也送了礼金,杨志远自然不会说,说既然无关痛痒,那他得保密。张博一听知道,此人肯定为省内某位重要官员,杨志远不方便说。张博是纪委书记,心里不免猜想连连,此人为谁呢?朱明华?付国良?还是罗亮?谜底是第二天下午下班时分揭晓的。此时张博已经从社港回到了榆江,省纪委的副书记已经先张博一步从杨家坳回来了。他一看张博回来,赶忙跟着张博进了张博的办公室。张博一看副书记那神神秘秘的样子,知道有发现,他喝了一口茶,说:“什么情况?”副书记说:“张书记,事情都已经查清楚了,那名群众来信有误,杨志远同志的父亲早去世,人家孤儿寡母,何来父亲。”张博忍不住问:“会不会是继父?”“也不是。”副书记摇头,说,“此次逝世的杨石老先生是杨志远的堂叔,在那一带德高望重,那位群众信有一点倒是事实,那几天杨家坳为老先生吊唁的乡亲只怕有数万人之多。杨志远之所以为其披麻戴孝,是因为这位老先生对他有恩,我听说,如果没有他,杨志远不可能大学,只怕现在还在外地打工,只怕也没有现在的首富村。”张博一听明白了,难怪杨志远这小子不管不顾,胆大妄为,自己总觉得有哪不对劲,原来是这么一回事。这小子瞒得蛮紧的,自己竟然毫不知情。张博恍然大悟,说:“我说杨志远怎么明知不可为偏要为之,这小子是在报恩,这符合他的性格,你是把刀架到他的脖子,他还是会做,都成了县委书记,还这么血气方刚,真拿他没辙。”副书记说:“这总那些道貌岸然的人实在多了,与杨志远这人的人打交道,让人省心。说实话,当我知道事情的真相后,连我都被感动了,你不会知道,杨志远为了给老先生尽孝,除了吃饭,他在老先生的灵柩前整整跪了七天六夜,我问了不下百名乡亲,没有一个说杨志远的不是,提起杨志远都是直竖大拇指,说从来没见过这样重情重义的人。敢情我核查来核查去,还核查出了一个道德模范来了。”张博说:“杨志远要是一名普通群众,老先生要是火化,那倒也还真是值得称道,问题是他杨志远是一名党的领导干部,再怎么重情重义,他这么一披麻戴孝,怎么着都是违纪了。如果一直‘难得糊涂’也算了,问题是现在内参这么一登,杨志远这一回是怎么都躲不过去了。”副书记自然也是明白这其的道理,他直叹息,说:“这算个什么事。”说完了正事,副书记说:“张书记,想不想知道都有哪些官员参与了吊唁活动?”张博笑,说:“让你‘难得糊涂’,你还查。”副书记说:“咱搞纪检的,这毛病,一到了地方,有了好心,偷偷打听了一下,没写进报告里,你张书记当是一个小道消息,无凭无据,道听途说,这边耳朵进,那边耳朵出是。”“小道消息啊,那好,说来听听。”张博笑。副书记说:“那些地市县一级的官员不必说了,光省委常委亲自杨家坳去吊唁的有付国良和罗亮,以个人的名义送了花圈的有王举和张淮。朱省长的秘书范晓宁也去了,但他是以个人名义去的。”张博一想,朱省长这是有所顾忌,看来那两百元的礼金是省长的无疑。副书记说:“还有更重磅的,陈明达、周至诚、李泽成三人都派自己的夫人亲自杨家坳吊唁了。”张博一听,这么多领导参与祭奠活动,都抵得一个央委员去世了。副书记说:“张书记,问你一个很私人的问题:我知道你和杨志远的关系不错,如果有人告诉你老先生去世的消息,你会不会去吊唁?”张博笑,反问:“你说呢?”张博拿起副书记写的核查报告,问:“你刚才说什么来着,我没听清楚?”副书记哈哈一笑,点了点张博,说:“难得糊涂!”枣子读书 zhaozhi.us
第448章 风雨欲来(4)(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