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晚,长安大阀李氏府邸书房之中,如今李氏最杰出的两个人,发生了激烈的争执。。。。。。
第二日,同门下平章事李圃病了。
同门下平章事李圃为相已有十数载,加之当年辅佐贤相杨感,无论在中书,还是在朝野内外,门生故吏着实不少。
正月里,李圃病卧在床的消息传开,李氏的门槛差点被踏破了,探望之人可谓络绎不绝。。。。。。。。
宫中御医也派了下来,皇帝陛下虽未亲自赐临李氏府中,但一日三问,赏赐不断,殷勤器重之意,丝毫不减。
正月十五,上元佳节,更是派了皇次子李珀,过府探问病情。
宫中的御医轮番给李圃诊治,实际上他们的结论都差不多,李相操劳过度,肝火不泄,外邪内侵云云。
其实,换句话说就是上火了,又没注意,染了风寒而已,不是什么大毛病,只是李圃年纪大了,偶有小恙,也需静养些时日,才能痊愈。
不论同门下平章事李圃病轻还是病重,长安百姓可不管那么多,大秦成武六年的上元节,长安一片繁盛景象。
日暮时分,长安百姓们在自家门前,挂上灯笼,随后便纷纷扶老携幼,走出家门,前去朱雀大街上观赏花灯。
而这一晚,长安不设宵禁,皇城大开,百姓们可以尽情的徘徊在皇城内外,赏灯游玩,兴尽而归。
这同样也是文人士子一年中最盛大的节日,大大小小的文会,都以上元佳节为题目,文章诗词,不断涌现,文人士子们用最大的热情,参与其中,留下佳作,以求传名于文坛。。。。。。。。。。
各处文会,灯谜小戏是不可缺少的节目,文思敏捷者,在此大放光彩,在长安女子热情仰慕的目光中,文人士子们更是精神饱满,拿出自己全部才智,以搏名利。
才子佳人的故事,更是激励着他们,在这里尽情的展示自己的才华和矫矫不群的风姿。。。。。。。。
其实,也正是他们,给这座古老的汉家名城,增添了无数色彩,留下了无数脍炙人口的佳篇之外,也顺便留下了无数令后人思慕追忆的故事。
此时,在色彩斑斓的朱雀大街外围,一个小小的酒楼之中,一场规模并不算大的文会也在进行之中。
但进到这里的人,显然与他处文会并不相同。
一个个年轻人,或步行,或骑着骏马,来到小楼之前,昂然而入。
他们都很年轻,身体强壮而敏捷,腰间悬着的不是象征君子如玉的玉佩,而是一把把的制式长刀,他们身上穿着的,也不是文人士子的儒服,而是一式的轻衣剑袖,紧紧的束腰折带,脚上也蹬着胡靴。
他们一个个神色轻松,彼此打着招呼,背脊却挺的笔直,一张张年轻的面庞上,带着点点的成熟和坚毅,说实话,他们根本不像什么文人士子,更像是一群军人。
这里也没有什么灯谜之戏,更没有谁要吟诗作画,一个个年轻人走进这里,在桌子上摆着的书簿之上,写上自己的名字,然后左右旁顾,径自找到自己的座位坐下。
偶然有一两个年轻人到了这里,立即便有一些人站起来,拱手施礼,而这零星到来,显然有着地位的年轻人,只是微微点头示意,便径自登上二楼,却没什么人有着不满之色流露,看上去等级森严而又有序。
年轻人一个个到来,但这里除了人们低声交谈,偶尔听到几声大笑之外,却显得过于安静了。
而小楼的二楼之上,气氛要比楼下宽松一些,酒宴还未开始,几个年轻人正襟危坐,显示着自己稚嫩的威严。
而也有几个年轻人凭栏而望,默默看着下方的人流。
其他几个年轻人则聚在一起,相互取笑,这才显出了他们年轻的活力,灿烂的笑容,豪爽的话语,勾肩搭背,拍拍打打,很快,就有两个强壮的年轻人对在了一起,开始行那角力之举,旁观人等,一阵起哄,让二层这里显得有些喧嚣了起来。
这时,楼梯上脚步声作,一个年轻人扶着腰刀,大步登上二层。
年轻人看着不大,应该不到二十岁,却留着短须,身形不高,和其他人一样,十分强健,皮肤略黑,粗重的眉毛,挺直的鼻梁,相貌算不得英俊,但却让人一见,便觉此人英气勃发。。。。。。
尤其是他的一双眼睛,只是略微在楼上诸人身上扫过,不经意间,便有威严流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