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翠山的自杀保全了武当作为正统门派的地位,但在此后几年,武当派的生存环境仍然不容乐观。
仅武当派的重要成员被迫在少林、昆仑人士面前自杀,就足以造成持久的裂痕。
几乎整个江湖世界都等着武当的报复,紧张关系无法得到缓和,又延续了很长一段时间。
对武当来说更糟糕的是,殷天正充分利用了这一机会,他一边向武当派表明共同进退的立场,一边宣称要给女儿女婿报仇,吞并了几个在武当山上逼迫过张翠山夫妇的小帮派。
这当然更加引起了江湖世界的恐惧。
种种谣言再次不胫而走,反武当的情绪在一度平静后不久,再一次被煽动起来。
武当的孤立到了如此程度,以致于1349年張三丰给灭绝师太写信,对方竟然一反常态地不予理睬。
不久,纪晓芙和杨逍的亲密关系被揭露出来,和殷梨亭的婚约不得不取消,这更加速了武当和峨嵋联盟关系的名存实亡。
張三丰以伟大政治家的魄力应对这一切。
他首先严辞拒绝了天鹰教的联盟请求,将对方的使者驱逐下山,并再一次重申了和魔教势不两立的立场。
武当派对张翠山事件的官方版本是:魔教挑拨正统门派自相残杀的阴谋,一切罪责都归到天鹰教头上。
1349年,張三丰不顾弟子的反对,亲自带张无忌来到少林寺,卑躬屈膝地请求用武当武术交换少林所有的九阳功,这给了少林一个明确信号:武当已经向少林低头,表示臣服。
少林的领导人傲慢地拒绝了張三丰的请求,给了他一生中最大的羞辱。
但这或许正是張三丰想达到的效果:认为迫使張三丰低头的少林从此不再把武当看成主要的对手,中国人称之为“韬光养晦”令少林更加如释重负的是張三丰在年底就辞去了掌门之位,从此闭关不出。
張三丰有意给外界这样的印象:张翠山的死及张无忌的绝症给了他很大的打击,他的生命已经走到了尽头。
与此同时,張三丰已经悄悄开始了一个野心勃勃的计划,不但要反败为胜,彻底压倒少林,而且要为武当实现无上的光荣与梦想。
張三丰意识到,这是他最后的机会。
幸运的是,他的寿命不可思议的长,让他有足够的时间去实现这一计划。
当二十年后中国的新皇帝拜倒在他面前时,这个计划虽然经过了多次重大改变,仍然可以说是得到了充分实现。
这或许是自“隆中对”以来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战略,而和前者一样,它决定性地改变了中国历史。
这一切开始于1349年張三丰和一个年轻人常遇春的相遇。
据历史记载,張三丰在从少林返回武当的路上搭救了后来明朝的开国元勋常遇春——当时只是“弥勒宗”周子旺的一个衞兵,在周子旺覆灭后被帝国军队所追捕。
張三丰很喜欢这个年轻人,提出让他托庇在武当的名下,这是一个难得的机会,却被常遇春坚定地谢绝了,他不愿背叛自己的信仰。
常遇春的态度让張三丰认识到,明教在占人口绝对多数的下层阶级中的影响力远比自己想象得大,并在以惊人的速度传播开来(参看第八章),对于底层人民来说,这一信仰不是消磨时光的精神寄托,而是反抗压迫的力量源泉。
无论張三丰内心如何评价明教信仰,他都不得不承认其潜在的惊人力量。
而随着明教的壮大,江湖世界中的精英和民众之间的分裂也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
武术界成名的精英们作为既得利益者,主张理性和忍耐,奉行儒家迂腐的仁义礼智的价值观并企图以此教化民众,鼓吹“练好武功才能恢复中华”而反对激进的排外运动;与此同时,他们所不齿的愤怒青年们正在以高涨的民族主义热情捍衞“圣火”抵制着腐败无能的帝国政府,烧杀抢掠的番僧和颐指气使的色目人。
張三丰认识到,这股蓬勃的民族主义力量虽然目前仍然被主流势力的话语权所压制,但很快就会冲破重重封锁表现出来,它将推翻整个江湖秩序乃至改变中国政治。
主流势力单纯的压制策略是不可行的,更好的办法是去理解这样的呼声,去与之相结合并加以改造,缔造一个焕然一新并且充满活力的政治力量,以成就历史性的事业。
張三丰很快认识到张无忌的潜在价值:作为张翠山和殷素素的儿子(以及谢逊的义子),他是沟通主流势力与魔教之间的一座桥梁。
张无忌是有史以来第一个出生在美洲的中国人。
1336年,他的父母——张翠山和殷素素——被抢走屠龙刀的谢逊挟持着乘船出海,因为遭遇暴风雨而被黑潮[译者按:黑潮(Kuroshio Current),为西太平洋最大的洋流,从菲律宾流到北极海域]裹挟,越过日本以东洋麵,带到白令海上。
张翠山和殷素素为了求生,设法打瞎了谢逊的眼睛,逃到了冰山上,最终辗转来到阿留申群岛中的卡纳加岛(Kanaga Island),第二年张无忌就出生在这裏。
卡纳加岛是一个活火山岛,面积约为369平方公里,今天属于美国阿拉斯加州。
张翠山夫妇因为目睹了冰雪茫茫中的火山喷发的奇景而称之为“冰与火之岛”在他们登上这座岛屿后四百多年的1778年,英国航海家詹姆斯库克(James Cook),才再一次发现了它。
后来的探险家们发现这个岛上虽然无人居住,但是曾有人类活动的痕迹。
剑桥大学的史密斯教授在1973年的专着《当中国称霸海上》中引用了中国史书的记载,证明了卡纳加岛正是中国史书中称为“冰与火之岛”的岛屿,证明了中国人最早到达这裏,而中国历史上一位着名的革命家就出生在这座岛上。
1987年,张无忌出生650周年纪念日,中美两国共同在卡纳加岛上树立了张无忌的塑像和纪念碑。
在张翠山夫妇到达卡纳加岛后不久,“狮子王”谢逊也尾随而来。
在恶劣的自然环境之中,三人最终达成了和解并成为了朋友。
1347年,张无忌十岁时,他随父母一起乘木筏从海外漂流返回中国,在和俞莲舟会合后前往武当山。
不久就发生了张翠山夫妇双双自杀的事件,而张无忌本人也被包克图挟持并打成重伤。
張三丰出于对不能拯救自己爱徒的歉疚,悉心地治疗和照顾这个孩子。
以至于很快有张无忌将成为武当第三代掌门人的传言出现。
这不但令整个江湖世界感到疑惧——殷素素在临终前,曾经在所有人面前嘱托张无忌向敌人复雠——而且引起了宋远桥、殷梨亭及其亲信的不满。
张翠山曾经是最受張三丰青睐的弟子,在他失踪后,作为首徒的宋远桥成为事实上最大的受益者。
在张翠山回归之前,他已经是武当内定的继承人,实际主持武当的日常事务,众多的弟子使他掌握了武当最大的派系。
他显然不愿意看到这位师侄受到老师格外的宠爱而威胁到自己和自己儿子的地位。
而殷梨亭出于未婚妻为杨逍所夺的积怨,对这个“魔女”的儿子也不无芥蒂。
随着张无忌的日益康复和成长,种种潜在的矛盾逐渐暴露出来。
例如,張三丰为了治疗张无忌的痼疾,亲自传授给他武当九阳功,这几乎是成为武当掌门的象征。
宋远桥对此十分不满:他的独子宋青书从未蒙張三丰亲授任何武术。
其他门派的压力和几个弟子或明或暗的抵触令張三丰不得不小心翼翼地处理这种微妙关系。
最终,張三丰不得不做出了一个艰难的决定:以为张无忌寻医治病为名,他带着这个孩子离开武当山,并托常遇春将他送到明教胡青牛的秘密疗养院。
正如上文所述,胡青牛此时正通过治病的形式,试图调和明教各大派别的争端。
张无忌的到来令武当和明教通过常遇春建立了间接联系。
虽然在这一风雨飘摇的时期,武当必须与明教在表面上划清界限,但是張三丰有理由期望,自己所亲自培养的张无忌作为明教首脑的血亲,将在未来的明教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如果他能够活到那个时候的话。
而武当如果能够通过张无忌对明教施加影响力,也将会深刻地改变江湖政治格局。
但是意外发生了,在武当毫不知情的情况下,胡青牛在两年后即1351年意外被杀,张无忌也由此失踪。
此后他的踪迹时隐时现,直到1357年他在昆仑山下出现,这六年内他的行踪始终是一个谜团。
当他六年后出现时,已经完全康复,并且学到了极其高超的武术。
虽然张无忌坚称自己是在昆仑山中找到了原本的《九阳真经》但却始终不能拿出这一抄本作为证明。
许多学者怀疑,他所学到的九阳功实际上来自于張三丰的秘密传授。
另一些学者认为,他在这些年中跟随着杨逍,从后者那里学到了“天地转换法”等明教武术。
即使张无忌的说法真的可信,也可以说是張三丰原本的设想通过曲折的方式实现了。
由于殷天正和他的儿子没有其他男性继承人,只要张无忌不死,对于天鹰教就具有号召力。
而张无忌在恰当的时间和地点出现,所起到的作用甚至远超过張三丰本人的预期。
另一方面,在武当表面上屈服于少林之后,少林遂得以野心勃勃地开展下一步计划:通过征服明教而成为江湖世界的最高主宰。
1357年开展的光明顶战役是少林在多年策划后,联合其余五大门派而终于展开的军事行动。
少林当然知道,在此前很久,光明顶除了杨逍统领的天地风雷四门等微弱武装,已经没有多少防衞力量。
仅仅是不灭的圣火对于明教系统仍然具有象征意义而已。
与此同时,明教的重心完全转移到了中国东南部,而实际的指挥中枢也由彭莹玉、说不得及一批中下层军官控制,光明顶早已沦为了形式上的总部。
六派联盟要完成摧毁光明顶的任务可谓轻而易举。
唯一会因此垮台的只有驻守该处的杨逍派系,而这是明教其他各派所求之不得的。
这是少林敢于发动光明顶战役的缘由。
这一场战役的胜利不但可以巩固少林对于其他五派的优势地位,而且还可以为建立以少林为首的更加广泛的武术界联盟奠定基础。
而如果整个武术界都服从少林寺的命令,肃清弥勒宗、天鹰教等明教残余势力,进而控制江湖世界就轻而易举了。
在六大门派中,少林是这一联盟的组织者,他们渴望一场辉煌的胜利,从而得到独霸江湖的权威;昆仑派直接受到明教的威胁,摧毁明教不仅能保证他们的战略安全,而且能够让他们取得在西域的霸权,因而积极加入联盟;华山派方面,掌门人鲜于通在几年前通过暗杀他的同学白垣而得以继位,根基并不稳固,也急于通过对外的胜利巩固自己在华山的统治地位;峨嵋不仅因为纪晓芙被奸污的事实被揭露而蒙羞,而且掌门人灭绝修女也希望参战能够改变本派被性别歧视和边缘化的处境,在战后的利益分割中能够取得有利地位。
崆峒派因为多年以来一直实行老人政治,由五个元老控制一切,已经相当衰微,但是由于其在河西走廊的特殊战略位置,能够保证远征的补给线,因此仍然以优厚的条件被邀请参加联盟。
唯一难以从战争中获益的就是武当,少林有意利用自己主盟者的地位,要让他们充当先锋敢死队以损耗其实力。
但在严峻的江湖形势下,武当仍然不得不参加联盟,并且派出除張三丰外的全部精锐,以表明其维护江湖主流势力的坚定立场。
如此大规模的行动不可能完全保密,但令少林感到意外的,是已经分崩离析的明教各支系竟在得知消息后,迅速组织起义勇军支援光明顶——这与六派联盟的判断恰好相反。
事实上,殷天正、韦一笑、彭莹玉等人的义举并非出于对昔日战友的情谊,也不是单纯因为害怕被孤立而相互支持。
问题在于,明教各派的合法性来自于三十年前的光明顶教廷,即使是天鹰教也承认圣火的至高权威。
光明顶的沦陷本身就会对明教信仰造成毁灭性的打击,令明教基层组织瓦解。
也因为圣火象征意义上的重要性,如果有谁能够击退这次空前强大的敌人,就意味着此人获得了明尊的保佑,可以得到多数教民的拥戴而成为新的教主。
各巨头们既看到了这次机遇,也不愿意给自己的多年的竞争者以可乘之机,因此不约而同地返回昆仑山。
在某种意义上来说,这次共同抵抗敌人的行动其实是三十年来内斗在另一种形式下的延续。
这既令明教实现了暂时的团结,也将造成严重的损失。
然而,影响1357年光明顶战役的还不止是六派联盟和原明教系统两个方面。
另外还有至少两个不可忽视的势力参与其中:以丐帮为主导的各帮会,长期以来处于江湖主导势力的下游。
这一点不难理解,除丐帮外,各帮会的首脑人物往往是各大门派的弟子,在不同程度上要受命于原来的门派併为之服务。
但是帮会和门派具有不同的利益重心,这就造成了双方经常性的矛盾。
而大多数矛盾的解决,都是以帮会方面的退让而告终。
除了丐帮本身兼具门派的特点外,各帮会一般很难摆脱这种附庸的命运。
譬如,鄱阳帮帮主刘六一是崆峒派的弟子,被要求带领帮众作为进攻光明顶的先锋,在一次伏击中全军覆没。
作为最大的独立帮会,丐帮曾拥有强大的实力,足以渗透到江湖世界的方方面面,自唐代以来的许多个世纪见证了丐帮的繁荣和兴盛。
但是自上世纪后期在宋元战争中耗尽实力后,丐帮陷入了半个世纪的衰落,而未能在新一代的江湖秩序中占据制高点(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耶律齐在崖山海战中阵亡,令丐帮的秘传武术部分失传),他们的领导人难以和六大门派的掌门人平起平坐,而底层的帮众则纷纷被新兴的明教吸引走,处于尴尬的状态。
在三十年代,帮主史火龙又疾病缠身,只能将权力移交给下属。
为了不让一头独大而威胁自己的地位,史火龙让各长老、龙头平分权力,和明教类似,这些帮魁们为了争权夺利而相互倾轧,同时帮中被称为“脏衣服”的保守派和被称为“干净衣服”的改革派争端又起,在任何事务上都争吵不休,使得丐帮几乎陷入瘫痪。
但无论如何,衰落到了极点的丐帮也不能容忍以少林为首的六派联盟正式成为江湖世界主宰,而自己却被排斥在外的前景。
而其他许多帮派也有同感。
在得知六大派围剿光明顶的计划后,丐帮方面很快想到了对策。
他们也拉拢了巫山帮、巨鲸帮等帮会和一些不满大派霸权的小门派,组建了一支独立的军事力量,打着支援六大派的旗号向光明顶进发。
丐帮指望六派联盟和明教方面能两败俱伤,而自己届时加入战斗,就可以轻松地成为最后的胜利者。
即使六派联盟能够取得胜利,也必将承受惨重的损失,而手握重兵的丐帮,也可以在日后的江湖势力重组中居于有利地位。
最后,为帝国政府效力的御用武术家们也试图利用这一时机最大化自己的利益。
事实上,挑动明教和江湖主流势力的斗争,进而各个击破本来就是成昆和阿鲁温在三十年代的制定的计划。
现在,虽然阿鲁温已经去世,成昆却终于有机会看到自己毕生梦想的实现:明教的灭亡即将到来。
但是成昆的野心却延伸得更远,他现在策划在帝国政府的支持下,实现对江湖世界的控制。
在这一时期他进行了一系列秘密活动,首先是以空见弟子的身份,积极参与筹备光明顶战役,制定各种方案,并在各门派中安插亲信和间谍,以便获取其军事力量和调动的第一手情报,他将这些情报源源不断地传回汗八里的汝阳王府,后者立即向甘肃行省方面调派他的秘密军团,在当地官员的配合下控制河西走廊的主要通道,一旦六大派在光明顶获得胜利,他们就在归途中伏击对方,设法将他们俘虏并逼迫其向蒙古政权效忠。
随后,六大派会被重组,而届时成昆将被政府指定为少林寺的方丈,成为江湖世界的最高首领。
如果说成昆的目标仅仅在于仅仅做蒙古帝国的傀儡,那么未免太小看了这位14世纪最大的阴谋家。
在配合汝阳王府进行伏击六大派准备的同时,他也将目光盯准了丐帮。
光明顶战役前夕,他秘密杀害了隐居中的史火龙并找到一个相貌相似的人冒充他,由于史火龙早已离开政治舞台,他的下属对这位很久不见(Long time no see)的最高领导并未产生任何怀疑。
利用这个假帮主,他顺利地将自己的私生子陈友谅安插|进了丐帮领导层。
这就使得他能够轻易地怂恿丐帮建立了自己的同盟,组织起一支可观的军事力量,而汝阳王府方面对此毫不知情。
无疑,这是成昆给自己准备的秘密王牌。
有理由相信,一旦时机成熟,他将利用这支力量去达成更大的野心。
此时的汝阳王是阿鲁温的儿子察罕特穆尔,他正当青年的儿子库库特穆尔日后将成为元帝国最后的中流砥柱,并以其汉名王保保为后人所熟知。
察罕帖木儿具有卓越的军事才能,在1348年镇压了明教周子旺起义,随后又立下过几次战功,被乌哈噶图汗封为元帅。
和大多数蒙古贵族一样,察罕虔信喇嘛教,他的保衞主要依赖于被称为“十八金刚(Eighteen King Kong)”的西藏密宗喇嘛。
虽然这些僧侣的武术造诣远不如包克图、图里和其他汉人武术家们,但是察罕相信他们的密宗法术会给自己带来幸运。
在他们的恶意怂恿下,察罕疏远了原来效忠于他父亲的武术家群体,而对控制江湖世界的计划嗤之以鼻。
不过,他的女儿敏敏特穆尔(1338-1395)全盘接收了这些门客并加以充分利用。
敏敏特穆尔继承了她父祖的血统,是一个野心勃勃而精明强干的女人,察罕也十分宠爱她,在她十六岁的时候,曾带她到满洲里镇压女真人的暴动。
当察罕在外围作战时,一支女真人的奇兵意外地闯入大营,敏敏特穆尔及时地组织起身边的亲兵,击退了突袭者,在这次军事行动中立下了出色的功勋,被皇帝封为绍敏女公爵(Duchess Show Mim),她的汉名“赵敏”(Zhao Min)由此而来。
据史书记载,赵敏具有惊人的美貌,在汗八里朝见乌哈噶图汗时,后者竟为她所倾倒,并打算将她纳为贵妃。
丞相脱脱担心这会使察罕在宫廷中的势力太大而对自己不利,因而极力反对,并借喇嘛之口称赵敏为“海迷失的转世”令乌哈噶图汗不得不放弃这个美丽的少女。
事实上,赵敏对元帝国所造成的损害甚至要大于海迷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