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吃完了早餐,黎洛棠和翔儿晃悠着,往大雁塔去。</p>
路上看到有人卖甑糕,老远就闻到了香味。</p>
甑糕色泽鲜艳,红白相间,黎洛棠突然就有了胃口,“翔儿,这甑糕好吃,我们买几个。”</p>
甑糕是用红枣和糯米做原料,用“甑”蒸制成的“糕”。</p>
糯米和红枣经过蒸煮,最下面的那一层白饭渗入了枣色,呈一种晶莹鲜润的绛红色泽,上面一层云豆,呈咖啡的褐色。</p>
最上层是红枣,已成了枣泥,呈现暗红。</p>
“黎姨,这甑糕真好吃。”翔儿眼睛都亮了,跟在黎洛棠身边久了,他也快成一个小吃货了。</p>
黎洛棠也咬了一口,软糯黏甜,还有一股浓郁的枣香味,“长碓捣珠照地光,大甑炊玉连村香。”</p>
翔儿迷茫地看着她。</p>
黎洛棠笑着揉揉他的头,“这是一句诗,大概的意思就是甑糕香。”</p>
大雁塔位于大慈恩寺内,又名“慈恩寺塔”。</p>
相传是玄奘从古天竺取经回来后,专门从事译经和藏经之处。</p>
最初的寺庙,已毁,现在的寺庙是重修的。</p>
“这叫山门,大山的山,也叫三门,一二三的三,知道为什么叫三门吗?”黎洛棠有意考翔儿。</p>
顾霆晅不在,黎洛棠允当教导之职。</p>
“不知道。”翔儿老实地道。</p>
黎洛棠还没回答,旁边有人答了:“三门就是空门、无作门、无相门,象征着佛教的三解脱之门。”</p>
是一个中年儒生,黎洛棠对他微微颔首,就带着翔儿往钟鼓楼去。</p>
钟、鼓二楼对峙,东侧钟楼内悬挂有一口铁铸的“雁塔晨钟”。</p>
西侧鼓楼悬挂一面大鼓。</p>
“暮鼓晨钟,寺里的和尚,闻钟而起,闻鼓而眠。”</p>
继续深入,就是大雄宝殿</p>
殿内供奉有佛祖三身佛像,中为法身佛毗卢遮那佛,西为法身佛卢舍那佛,东为应身佛释迦牟尼佛。</p>
在佛像两侧是佛的弟子,东为迦叶,西为阿难,再旁还有普贤菩萨塑像和文殊菩萨像。</p>
再进去,就是法堂藏经楼和大雁塔。</p>
“这就是久负盛名。”黎洛棠站在塔下说道。</p>
大雁塔是仿古天竺的雁塔样式的修建,故名雁塔。</p>
后来福寺内修建了一座较小的雁塔,为了区别,就把慈恩寺塔叫大雁塔,荐福寺塔叫小雁塔。</p>
站在大雁塔下,翔儿仰头数道:“这塔好高,有七层。”</p>
黎洛棠笑道:“这塔初建时,只有五层,后来重修,增加了两层,你知道,为什么要增加两层吗?”</p>
翔儿想了想,“总听人说,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图。”</p>
“聪明。”黎洛棠笑赞了一句,“这种塔,在学术上,被称之为楼阁式砖塔。”</p>
大雁塔呈方形角锥状,塔身是用青砖砌成,各层壁面作柱枋、栏额等仿木结构,每层四面都有券砌拱门。</p>
“黎姨,你知道的真多。”翔儿崇拜地说道。</p>
“这是书里写的,你在习武之余,得认真学习……”黎洛棠顿了顿,改了词,“多看书。”</p>
翔儿受教的直点头。</p>
在大雁塔底层南门两侧,褚遂良书写的两块石碑。</p>
一块是《大唐三藏圣教序》,另一块是《大唐三藏圣教序记》。碑侧雕着蔓草花纹,图案优美,造型生动。</p>
“忘记带拓印的东西来了。”黎洛棠有点遗憾地道。</p>
她想拓印的是蔓草花纹,不是那什么教序。</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