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4章 官员俸禄(2 / 2)

借天改明 叫天 1291 字 5个月前

“哦,不用你们以前的那种教学。简单的来就是了。只要求能教会他们识字,写字就可以了。想考状元的,单独来跟我申请。”

底下的这群人听公子这么一说,都呵呵的笑了起来,考状元,祖坟上没有这青烟。

“公子,那该如何教呢?”于海宁还是比较困惑。

锺进衞没有回答他的问题,看看底下,发现自己之前收的那个李老四在那边笑得很贱,就直接叫道:“李老四,出来。”

多亏了那些行刑的亲衞看在监军的份上,下手比较轻,李老四的屁股已经好的差不多了。

他见锺进衞叫他,吓了一跳,难道是自己笑的太迷人,把公子的火力吸引过来了。

锺进衞看到越过众人,走到自己面前的李老四道:“你去买一些大木板,嗯,跟门板一样的,不要求多厚,薄薄的一层就可以,一面要光滑,然后用墨汁均匀涂黑。再找一些小木板,就这么大,也一样处理,明白么?”

锺进衞一边说,一边比划着,把黑板的做法说给李老四听。

没想李老四哭丧着脸道:“公子,我不会木匠活。”

“你不会就找人做啊,这件事情你负责,再找几个人帮你扛木板。”锺进衞直接把力气活摊给了他。

然后他又对于海宁说了粉笔的制法,解说完了之后道:“等你们把这些东西搞齐之后,我来示范怎么教,很简单的,于叔你省时省力,他们学的也容易。”

于海宁表示有点不理解,锺进衞就没管他,等示范了之后自然就明白了。他转身对底下的一群人道:“俗话说,活到老,学到老。不管男女老少,都认真的学,谁要学得快,我就提拔他出来做事。想不想上进的,你们自己看着办吧。”然后锺进衞就解散了众人。

李老四点了几个人去忙木板的事情,大年三十的,找木板也不容易。

锺进衞把于海宁留住,询问他给多少红包比较好。于海宁一听,认真的对锺进衞说道:“公子,红包能省则省吧,这几天花钱如流水。照这么下去,公子的银两怕会不够花。”

“哦,花了多少?”锺进衞问道。

“眼下本是京师物价飞涨时期,府里各项事物购买的比较多,花费都比平时贵了几倍。公子仁厚,又多雇有家小的随从,现在府里一下多了这么多人口,吃穿用度大了几倍。公子给的银两已经所剩无几了。老汉那的账册,公子可以随时过去核实。”

真是不当家不知柴米油盐的贵啊,自己尽心尽力在帮崇祯皇帝解决财政危机,反倒忽略了家里的经济情况。

不过好像不对啊,崇祯皇帝之前说官员的俸禄,只要不攀比,不奢华,就够用的。我也算俭朴的吧,这俸禄的危机就出来了。看来崇祯皇帝说的不对。锺进衞心裏想到。

其实锺进衞是要娶媳妇,光给阿奇家的银两就去掉了一年俸禄的一半。

“看来光靠俸禄是不够养家的。”锺进衞自言自语道。

“公子才知道啊,咱们大明的官员,如果真要靠俸禄过活的话,除非只有几口人,那倒是活得滋润。”于海宁一听锺进衞的感概,就介绍起自己了解到的情况,“但这种情况,也只是在本朝立国之初。”

“为什么?”

“因为物价啊,东西是越来越贵。”于海宁说到这裏,下意识的左右看看,却又把锺进衞身后东厂的几个人归为一家人而不在警惕范围。

然后跟锺进衞八卦道:“还有一个原因,就是朝廷以前支付官员俸禄的时候,用那个大明宝钞,这东西都一钱不值,发和没发一个样。”

锺进衞听于海宁这么一八卦,就明白了。大明立国之初,朱元璋定的官员俸禄应该是够大明官员生活的。

但随着时间的推移,物价开始上涨,大明宝钞开始贬值,官员家庭人口的增多,才导致了所谓的大明朝的官员俸禄太低而不能过活的情况产生。

锺进衞想想,眼下崇祯朝,物价更高,官员的实际俸禄更低,家庭人口会更多,经济压力会更大,看来把他们的俸禄提高到一定的水平才行,只有这样,后续的很多改革才会少很多阻力。

Tip:无需注册登录,“足迹” 会自动保存您的阅读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