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应星马上应了下来,但他却还有补充道:“国公,刚才下官所得出蕃薯怕冷,是对比了南方省份的蕃薯种植报告得出来的。”
“哦,那就是说南方的蕃薯种植情况更好?”锺进衞一听,有点惊喜地问道。
宋应星微微点头,态度一如既往地认真,继续向锺进衞禀告道:“是的。去年南方飓风影响,因此补种了蕃薯,结果对比北方,成活率高。”
他说到这裏,稍微停顿了一会,却又是一个转折道:“但是,南方的蕃薯产量仍然偏低。”
锺进衞听了微微有点失望,不过也可以理解,后世番薯的高产量,还有那些能适应北方气候的蕃薯,肯定是经过长期改良的结果。
现在蕃薯刚传到大明不久,要想有能在全国推广的品种,肯定是有一个过程的。
他想到这裏,就问宋应星道:“那玉米和薯仔呢?”
“玉米和蕃薯的情况差不多,不过玉米在海边基本绝收,疑是和水中的盐碱浓度高有关系。而且它比蕃薯更需要水分,因此至少目前来说,在干旱地方严重的地方还不能种植玉米。”
宋应星说完之后,见兴国公露出失望之色,就连忙补充道:“国公,这玉米和蕃薯是可以用于救灾的。因为这两样东西可以不占用原有农田,在适合的地方种植,能收获多少产量就是增加多少产量了。而且果实都不易变质,容易保存和运输。”
“嗯,这个我知道,你再说说薯仔的情况吧。”锺进衞点点头,问起最后一种作物。
说到这个薯仔,宋应星脸上露出了笑容,他回答锺进衞道:“国公,这薯仔恰恰和蕃薯、玉米相反。经过试验,在北方种植的产量要高于南方。可以初步得出结论,这种农作物性喜寒。不过最好是在农田,地要肥一点的地方,种植的产量会高一些。”
“另外经过试验,除国公所说发芽的薯仔不能吃之外,还有青紫皮的薯仔也不能吃。还有,最好也不要生吃,因为会让人产生不舒服,甚至中毒。但在煮熟之后,却是可口美味。”
锺进衞也听得露出了笑容,他马上追问道:“产量如何?”
说起产量,宋应星又收了笑容,稍微摇摇头道:“不是很高。但无论如何,比起一般作物的产量还是会高一点。”
锺进衞听后站了起来,在宋应星的办事房内来回走动。
宋应星等人知道国公在考虑问题,因此都保持安静,不敢打扰他。
过了一会,锺进衞站定身子,看向宋应星,向他交代道:“第一,这三样作物的品种改良要一直不间断地进行,努力提供产量。我可以明确地告诉你,这三样作物的产量,会很高很高的。”
“是,国公。”宋应星答应一声。
锺进衞得到宋应星的回应之后,就继续说道:“第二,挑选合适的种子,特别是薯仔,派出研究员,分赴甘肃、陕西、山西、直隶和辽东,在不影响现有农业生产的前提下,指点当地农民,进行大面积的推广。”
宋应星见兴国公好像一脸急迫的样子,就忍不住提醒道:“国公,刚开始推广,需要时间才可能会有一个大范围种植。而且就算有研究员指点,初期的产量,可能还是会比试验所获得的产量,要低不少。”
锺进衞倒没有不切实际,他点点头道:“这个我知道,我不期待一开始种植的前几年就有丰收。但一定要去种,不停地种,明白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