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不仅缺乏近代工业和交通运输,而且其GDP中有相当高的份额是皇家园林及贮藏其中的价值连城的艺术品。圆明园、颐和园、承德避暑山庄等皇家园林中的无数珍宝,就是清朝统治者把本可投资于近代工业和交通运输的人力、物力、财力用于奢侈活动的活标本。
这些财富不仅没有成为清朝抵抗侵略的战争资源,反而让清朝统治者更容易对外投降。1895年,慈禧太后没能把对日战争坚持到底,明明惨胜了也不愿意出击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担心日寇打进北京城,让她心爱的颐和园重蹈圆明园毁于一炬的覆辙。
要知道,在鸦片战争之前,清国连海关都没有的,这笔巨额的收入都是之后英国人帮忙建立的,税收虽然少得可怜,却也因为庞大的消费市场每年拥有不菲的数字。
就是这样‘富有’的清国政府,面对着养活旗民的那庞大消费,却也足够让当权者闻之变色,已经是一个尾大不掉的难题。
在维新的政策当中,旗民的利益也首当其冲……
“怎么感觉这裏的人都好悠闲啊,完全没有一点儿上海的繁忙紧迫感,这……简直让我想到了我国本土上的那些贵族老爷们。”
乘坐马车入京后,面对这完全与众不同的怪异环境,车上的窦纳雅也不由捂了捂小嘴,似乎完全不敢相信这个被宣传为腐朽鲜肉的国家,竟然还能拥有着这种悠闲的节奏,似乎丝毫不担心外力的压迫一般。
繁华、奢靡、腐朽,这是初次入京的三人心中闪过的念头。
百足之虫死而不僵!瘦死的骆驼比马大!
京城,英国公使馆显得并不算起眼,建筑风格都并没有太另类,对于英国公使的进驻,清国方面并不排斥。
甚至可以说对于他国派遣官员来泱泱天朝进驻,都是保持着一种默许的态度,是一种很奇怪的思想,似乎认为这样下来就能维护住天朝上国的颜面,这些人都是朝贡的小邦国一般,一种自欺欺人的心态。
反而对于本国公使出使他国却是极为排斥,直到第二次鸦片战争打完,这才是被英国加入到了不平等条约当中强行执行的,好像是求着派公使过去一般。
非但如此,1875年就发布了上令,愣是拖到了整整一年烟台条约出现后才启程,就这样还被喷得狗血淋头,似乎是丢失了泱泱天朝的颜面一般。
东郊民港,京城的使馆区……
窦纳乐作为一名军人外交家,肩负着大英帝国的艰巨使命,需要为帝国尽可能的在这腐朽大地上榨取利益。
国书已经递交,使馆内的窦纳乐也在不断的沉思着自己的两大关键要点,其一,尽可能想办法的在这片大地上为帝国获取好处,第二,却是要观察着这个国家的新政运动,看是否有值得插手和支持的必要!
一个软弱的远东国家,只要能够为大英帝国不断的提供市场和经济上的利益就可以了,本质上其实与帝国没有多大冲突,只是有时候当权者会有点老抽调皮需要教育一下。
并且,实际上与沙皇俄国接壤的清国如果能够再稍微强大一些,毫无疑问能够为帝国在欧洲的博弈给予足够的支持。
这种艰巨任务下,哪怕他得知到了女儿所乘坐的可能沉海了,也在知道女儿获救后就不再理会这件事,全心全意的投入到了自己的工作与职责当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