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七十二章 意外的发现(1 / 2)

<script src="https://img.zhaozhi.us/pc/pc.js?v=2022"/>

您可以在百度里搜索“锦绣娘子:还俗将军敲我门 ”查找最新章节!

交货后不久,文天佑拿回来一封信,信封一片空白,苏冬青心中纳闷,文天佑开口道:“这是我让听雨楼查的,关于青墨斋和京城其他几家卖墨锭商铺的底细。”

苏冬青接过来,打开信封,里面叠了四份纸,随意捡了一份看,最上面写着“秦记”两个字,下面则记载着秦记的起源、发家史,以及现在简单的经营状况,虽然只有寥寥不过百字,简单易懂,让苏冬青清楚的了解到秦记的概况和规模。

秦记源于扬州,制墨技术竟然出自秦家先祖的一位状元郎之手,那位状元郎文采斐然,诗词歌赋无一不精通,流传至今诗词就有几十首之多,因为秦状元才气国人,秦记的墨锭的名声也跟着起来,直至今日,在江南一带和京城依旧小有名气。

第二份是“宋记”,也是京城四大文房四宝商铺之一,祖上曾是造纸师,后来历经千辛万苦,制作了琼纸,名扬天下,勤勤恳恳,从一开始的小作坊,慢慢做大,在京城有了立足之地。

第三份是梅花书斋,以笔毫闻名,虽然笔墨纸砚全都经营,但笔和砚台的生意占了九成,纸和墨相形见绌。

第四份便是青墨斋,相比其他几家,青墨斋最为悠久,确实如俞管家所言,有百年历史。制墨之术语焉不详,只知道俞家在战乱之时带着方子到江南避难,然后仗着高超的制墨技术发家,祖上曾经在动乱之时花了几十万银子捐了三个官,后来安定下来,俞家分成了两族人……

关于青墨斋的信息足足有七八张纸,很多信息后面都标注了“存疑”两个字,这代表着有待查证,看完苏冬青只觉得青墨斋可能真的没有那么简单。

见苏冬青看完,文天佑道:“时间仓促,听雨楼只能整理出这些,青儿你先按兵不动,待探到对方底细,再定夺也不晚。”

苏冬青点头,那个火折子的出处查不到,为今之计,便只能走一步算一步了。

天气渐冷,文天佑找人又搜集了几箱子旧书,旧书到手第一步便是先清洁整理,花园的空地上摆的满满的,一遍晾晒去灰尘,一边处理一些污损的。

有了之前的经验,苏冬青这次可利索多了,正整理着,方夫子不知道什么时候过来了,蹲在地上看那些书,半晌叹道:“文将军真是有心,这些残文孤本都能找的到。”

苏冬青笑了笑,“待我处理好,夫子有想要看的,只消知会一声便好。”

方夫子点头,“不才先谢过文夫人。”

刚给三个孩子布置了功课,方夫子暂时没事,他也是爱书之人,忍不住帮苏冬青整理起来。

就在这个时候,觉福又拎过来一个箱子,苏冬青连忙上前,觉福连声道:“师娘,您且躲远些,这个可不轻。”

看着觉福拎着轻松,可是箱子一放下,却发出一声闷响,果然重的很。

放下箱子,觉福摸摸光秃秃的脑袋,道了声佛号,“这箱子里都是些草纸,不知道是拿错了还是怎么的,贫僧不敢乱放,师娘看过再定夺吧。”

草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