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4章 李梧的拜会(1 / 1)

锦衣大明 苏渔川 1034 字 2023-01-16

老子教训完儿子,便在公廨中会见了这位不曾闻名更不曾见面的王主事。王振做了个简单的自我介绍。李梧心里嘀咕:叫甚么名字不好,怎么偏偏和那个死太监同名?土木堡之变以及英宗被俘,实乃国朝人心中最大的伤痛,这一切都要归咎于那个名叫王振的死太监。不过他面上仍是和颜悦色地问:“敢问王主事所来有何公干?”王振是正六品,比李梧的推官略高半级,所以李梧还是给予了他足够的尊重。王主事微微仰着头,淡淡地道:“实不相瞒,鄙人是湖溪书院门下,既然李推官有意为我书院效力,今日恰好便有一件事,要请李推官帮忙。”李梧见他态度有些倨傲,说话也不怎么客气,心中虽然不快,却还不至于发作,毕竟不久前还在思量着如何还给梁叛一个人情。现在这王主事找他办事,即便态度不好,却也正是求之不得。李梧便不去和这人计较到底是“合作”还是“效力”这种口头上的分歧,只颔首道:“请吩咐。”王主事道:“请李推官拿一份崇佑二十九年的火灾卷宗来,鄙人有一件事情想从中查一查。”李梧微微皱眉,仍尽量以客气的语气问道:“请问阁下想查何事?”其实王主事并不想让李梧知道自己要查的内容,虽说他认为面前这人已经“投诚”于湖溪书院,但他对这位新来的“朋友”并不怎么信任。于是王主事勉强笑了笑,婉拒道:“请把当年的卷宗调来,鄙人自己查好了。”李梧眉头越皱越紧,正色道:“朝廷的规定:如果本府以外的同僚想查卷宗,那必须是以衙门的名义对公查阅,有公文具结方可。”王主事有些不高兴,他觉得这位李推官似乎没有把他这位湖溪书院的人当成“自己人”。不过不高兴归不高兴,事情终究要办,他便将“安家庄”这个地方说给了李梧,让他代为查看一下具体的地址。李梧正要去照磨所查那份崇佑二十九年的火灾卷宗,可这王主事记着蔡桑梓的吩咐,要他尽快将梁叛手上的关系都拉拢到自己的手上。于是他便多说了一句:“李推官,以后阁下与湖溪书院的往来都由鄙人负责对接,那个梁叛已经被我们书院开除了,此人的事,李推官以后不必理会。”李梧身形一顿,随后便不动声色地走了出去。他离开公廨之后,先到户房询问了那个叫安家庄的地方,户房一位老书办倒是真有几分印象,而且告诉李梧这个地方具体在哪已经忘了,不过一定是在城里,而不是如平常人推测的那样,是在城外。他接着便去照磨所调阅了那份卷宗,果然查到一个崇佑二十九年立春前后,在城西三茅宫一带,就有个地方失了场大火,一夜之间前后十余间屋子烧成白地,那地方就叫做安家庄。那安家庄的“庄”并不是农庄村庄的意思,而是饭庄。而且这安家庄是个很大的饭庄,当年那件事又大,时间间隔又并不长,李梧相信即便不用调查卷宗,而是现在去三茅宫找人打听,也能问得到的。事实上到照磨所之前他先去户房询问本就不对,应该到刑房去,因为当时那个失火的案子应天府刑房前前后后查了有半个月,刑房的书办绝对还记得。李梧此时看到卷宗以后,脑子也转了过来,又调了那一年刑房的卷宗,然后找到这件安家庄走水的案子,用纸抄录下来,再跑了一趟刑房,对照卷宗的记录,找到当年处置这件事的书办,又细细地问了一遍。这才知道当时安家庄一场大火烧得挺蹊跷,有人曾在失火之前听见过一声震耳欲聋的炸响,等到那庄子烧尽了,却并没有事主前来报官。应天府起初怀疑是有人为纵火的嫌疑,于是查了半个月,没有甚么线索,反倒空耗了许多人力。当时负责这件事的汪启德考虑到反正也没人来告,干脆就将人撤了出来,写了个“误将爆竹当成柴火塞入后厨灶膛之中,引起爆炸失火”的结论,便将这个卷宗结案封存了。不久之后安家庄原来的主人便将烧掉的房屋重建起来,只是不再开饭庄了,安家庄这个地名也就没人再用了。离开刑房以后,李梧却没有回到自己的公廨,而是带着抄录的材料,径直离开了府衙……至于王主事?李推官还是那句话,他并不认识这么一号人物。……户部街俞府内,梁叛从俞东来书房中为数不多的正经书里翻到一本《剪灯新话》,是一本短篇小说集,洪武年的抄本。冉清这会儿在给两个小鬼上课,没工夫陪他,他便只好躲在书房里打发时间。俞管家上午又出去打听了两趟,局势没有任何变化。南京城内十三门仍旧堵着,奇怪的是几个衙门依旧没有动静,好在那帮文人也还保持着静止对峙的状态,除了中兵马司那里,城内别处还没有发展出更多的过激行为。隔了一会儿那俞管家又出去探了一遍,这次却有些不同了——刚开始表现很强硬的中兵马司顶不住压力,把抓来的那二十几个生员悉数释放。中兵马司指挥范大成原本已经倒塌的“无胆三英杰”人设,终于又重新树立起来。《剪灯新话》里的小说写得神神叨叨的,梁叛刚刚看完第一篇《水宫庆会录》,外面就有下人来报,说有一位姓李叫李梁吾的人来拜。梁叛知道李梧的表字就是梁吾,心中纳闷,不知李推官突然亲自前来找自己,所为何事。至于李梧能找到自己的住处,这并不奇怪,因为昨天他让丫头给李梧传信的时候特意留了自己的地址。把人迎进书房来,见礼毕,李推官随口说起路上见到中兵马司墙壁上被涂画的惨状,心有余悸地对梁叛的提醒道了谢。随后便取出他抄录的东西,递了出去,说道:“梁百户,请你过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