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伯锡坐在青龙街的兵部衙门里,他的手边放着一封信,署名是梁叛。连忙拆开信封,抽出里面折好的信笺,打开细细看了一遍,眉头不禁微微蹙了起来。这信里说的是四国使臣的事。经过几天的传播之后,四国使臣即将到达南京的事已经不是甚么新闻了,不过大家都是听过就罢,也没有多少人放在心上。赵伯锡倒是关注过,但打听到的消息也没什么值得留意的,便也丢下了。只是没想到,今天就收到了梁叛关于这四国使臣的信。当然了,信中对四国使臣的事只是简略一提,重点是关于这些使臣目的的分析。梁叛猜测佛郎机人在京师收敛的那七十多万两银子,应该还在京师某个地方藏着,正好赵老侯爷眼下去了京师伴君守岁,不妨请老爷子在皇上身边提两句,派人找找看,能找到最好,找不到也没办法。当然了,这还不是重中之重。重中之重是,请赵老侯爷劝劝皇上,如果找到的话,千万别把银子还给那帮王八蛋,直接收缴国库算了。打仗、民生哪个不要花钱?赵伯锡没有贸然按照梁叛的提议去做。他想了想,也写了封信,将梁叛的意思附在信里,发去京师给他家老爷子,具体怎么做,让老爷子自己拿主意。……几乎在差不多的时间,南京大理寺的徐丰也收到了这样的一封信。内容差不多,也是撺掇徐丰劝劝皇上,找到那笔银子,然后悄悄扣下来。徐丰的反应与赵伯锡又有所不同。他是个算盘佬,天天想的就是怎么做账弄钱。既然有这么个来路,而且又是坑京师大官们的,完全是他最熟悉的领域,哪里还有半点犹豫!徐丰当即洋洋洒洒写了封信上京密奏,不但将梁叛的推断放在里面,还添油加醋说了一大堆家国天下的理由,最后说得好像皇帝要不把这七十多万两银子咪下来,就对不起宗室对不起大明朝!徐丰写完以后,想了想,干脆亲自拿着信又跑了一趟兵部,找兵部尚书兼大理寺卿顾瑜,请他也联个名。顾瑜看完信以后,似笑非笑地注视了徐丰一眼,摇摇头将自己的大名也签上去了。徐丰笑呵呵地拿了联名信,找到兵部主事那里。兵部主事的桌上已经有好几封信,都是兵部官员们准备发往全国各地的,最后由兵部主事统一交给会同馆分发驿路出去。兵部主事桌上那堆信的最上面一封,就是赵伯锡的,也递往京师。徐丰看了一眼,并没在意,随手将自己的那封放在了赵伯锡的上面。到了中午时分,会同馆的驿递到青龙街挨个儿衙门收信,到了兵部这里,兵部主事将桌上那堆抄起来看了一眼,皱眉道:“嗯?大理寺徐寺副的怎么也放在兵部?喏,这是去京师的。”他说着将徐丰的信递给对方。他看了第二封,又道:“赵郎中的,也是去京师。怎么都是去京师的……哦,对了,你跟你们会同馆的两位大使说一声,让他们今天晚上便到锦衣卫梁老板那里去学习,车马费从部里报销。江宁社的条件兵部已经答应了,妈的,真他娘的贵!”……下午雍关和江宁社的办事员各自领了一群说书先生、卖文章的文人到了茶馆。梁叛便将众人召集起来开了个会,会议的主要内容就是将这帮人集体收编,试用期一个月。写文章的是一拨,按照梁叛给的大纲流水线作业出书,这是给识字的人瞧的。说书的是一拨,负责将这些书改编成有声满城去说,这是给不识字的人听的。一切就是要快!而且今晚就要出一部分来,审核过后拿到刻印厂去刻印,等到集成一册,直接装订成册,免费送。一众说书先生和卖文写手纷纷表示不解,但是梁叛并没有给他们解释甚么,按要求照做便可。刻印厂的鲁厂长在申时初便照梁叛的要求,拿了已经印好的今日邸报来。梁叛在排版上做了很大的修改,将其中最重要的一条消息放在头版首页,并且取消了小册子的形式,改成了四开的报纸,让鲁厂长迅速再做一版。同时还摘了几篇内容出来,整理了一个删减版,当成时政新闻,排成八开的小报,再做一版。他准备将八开的这种卖到民间,以后还会加一个版面,专门连载小说,可以放在各个书肆代卖。弄完这些,梁叛已是精疲力尽,在茶馆中休息了半个多时辰,鲁厂长便再度返回,手里拿的是一大一小两份报纸。梁叛看过大份的以后,当即拍板决定用了。但是不能直接拿这个到各个衙门去推销,因为本来只要书吏抄写的东西,现在让他们花钱订购,不说完全行不通,至少未必能够普及。如果每天只卖十几二十份的,那还不够刻印厂排版忙活的。于是梁叛亲自走了一趟青龙街,先从自家的礼部衙门开始,找到老尚书,开了个时政评论的版块,向老头约稿…………太阳逐渐坠入了三山门的城楼后面,梁叛一脸疲惫地坐在车上,忠义驾着出了西水关,在服装厂接上冉清和苏菲娅,车轮轧着夕阳的余晖,不紧不慢地向城外驶去。冉清和苏菲娅两人忙碌一天,将昨天梁叛说的那些方案与陈太太商讨过,又根据服装厂的实际情况,重新做了一番调整。冉清还亲自进城见了蒋大娘,将赞助两场戏和现场展销的事谈妥了。不过二人虽然疲惫,却掩饰不住兴奋之意,一路上唧唧喳喳从三山门一直说到安德门,等到马车过了小行,两位激动的老板才发现梁叛已经靠着车厢壁睡着了。他的手中还捏着几张纸片,随着车厢的晃动,纸片从他手指当中滑落出来。冉清小心翼翼地弯腰拾起,与苏菲娅看了一眼,才发现竟是刻印厂与六部、五军都督府、锦衣卫、旗手卫、宗人府、翰林院还有都察院、大理寺签的报纸订购合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