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四十四章 为何有流民(2 / 2)

锦衣当国 特别白 1540 字 5个月前

王通说了几句,却看到前面有许多穿着单薄衣衫的人,天津衞这边不允许有闲汉,大家有个收入,冬日里总要裹几件厚衣服,一看到这么多穿单薄衣服、破烂棉袄的,就知道不是本地的百姓。

前面是个集市,却是天津衞的大菜市,之所以说大,是因为四里八乡的肉和菜都是先汇聚此地,再由此地分销天津衞各处。

到了冬日,三江商行却有一项卖卖,就是在宣府和蓟镇两处,向塞外贩卖盐货和布匹以及各项杂货,换来塞外的牛羊。

草原上每年的冬天就是地狱,一次严寒和大雪,草原上就会有不少小部落灭亡,平常年头也是艰难度过,一到冬天,天气苦寒,草料匮乏,为了保证健壮的牲口过冬,一些病弱的牲畜就必须要宰杀。

这些被宰杀的牲畜牧民们自己吃用不了,来年开春又没有足够的盐货腌制,只能白白的丢掉。

不过彼弃我取,如今的天津衞需要大量的副食品,每年到了年节时候,几个负责民生的官都要为没有足够的肉食发愁,草原上这大批的宰杀牛羊,正好是补了这个缺口。

三江商行的掌柜们得到了蓟镇边将的许可,用盐和布匹换取这些宰杀牛羊以及附带的毛皮,这些被宰杀的牛羊价钱压的很低,但将近五个月的冬天对草原上的部落来说,机动力变得很差很差,保持足够的盐货储备极为关键。

彼此各取所需,三江商行这边固然赚了大便宜,可草原上的小部落把本来就不会有什么用处的东西换来宝贵的盐和布匹,他们也是乐意。

许多小部落赶来了成群的牛羊宰杀贩卖,蓟镇靠北,冬日冷的早,牛羊冻起,一个冬天也不会腐坏,等下了几场大雪之后,就用牛马拉着大雪橇到天津衞这边来。

这生意做的很大,连蓟镇上下今年吃肉都比往日多,光羊运到天津衞,卖的价钱比时价低了二分,利润却比屠户卖肉高了几倍。

羊多肉多,天津衞手里有点钱的人也多,稍微像样的人家,谁不是买几片光羊回去吃到二月,去皮去下水的羊,一片就是从中剖开的一半,也有几十斤的份量,来买羊的自然不会自己背回去。

外面这些穿着破烂的人就是替人搬运的,每有一人经过,这些人就会涌上来询问,买羊的挑几个走,他们背着在菜市中采买的副食离开。

“都是些从河间府、真定府那边过来的破产百姓,他们在各处寻些杂活做,赚点糊口的钱,锦衣衞和保安军开始还驱赶了几次,后来临近过年,看着实在是可怜,索性由他们了,他们就是在三角淀和海河南边搭的窝棚,白日里过来,晚上捡点东西回去……”

孙大海在这裏解释,这些事却是不必要写进每日呈报中的,王通这段时间深居简出,偶尔出门一次也是快马平治,还真是没有注意到。

看到眼前这景象,王通眉头就皱了起来,肃声又说道:

“这么冷的天,他们就这么求生,岂不是会冻死饿死不少?”

“入冬以来,冻死十五名,饿死的倒是未见。”

王通又是奇怪,才冻死十五人,看看在这处菜市门前就有这么多,想必整个天津衞更多,才冻死十五人,实在是太少了。

“大人平常不是叮嘱吗,让属下盯着那些寺庙道观,别让他们富的太过,这次来了许多流民,属下安排锦衣衞的人过去透风,让他们去设粥厂,收旧衣,去各处赈济,和尚道士们倒也知趣,做的勤谨,这才维持到今天这个局面。”

做生意,海上跑船,信神拜佛的不在少数,这些人未必会拿钱做善事,却喜欢捐给寺庙僧道做香火求心安,天津衞的几家寺庙道观都是富的流油,偏生他们不用缴税,日子更是舒坦无比。

但王通盯的紧,这些和尚道士也知道自家这舒服日子是谁给的,一向是听话的很,想通这个关节不难,不过王通却纳闷一件事:

“今年年景不错啊,那里来的这么多流民?”

种地农户,只要有一口吃的,就不会流离失所,这么多流民,还是从良田不少的河间府过来,王通实在是奇怪。

“还不是被一条鞭法闹的……”

听到这个回答,王通愕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