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南枝初见(1 / 2)

金银错 尤四姐 1924 字 5天前

婉婉被她说得心动,又因为没干过这种事,难免畏首畏尾,脸上带着不确定的笑,迟疑道:“行吗?万一叫人知道了,报到太后娘娘跟前,我的老脸就顾不成了。”

小酉背靠门廊长吁短叹:“说实在的,奴婢不该给您出这个主意,就像您说的,万一事发,您是没什么,苦了咱们底下当差的。可您不是说宇文王爷长得像妖怪,您想看妖怪嘛。您的脾气奴婢还不知道吗,见不着,回头天天念叨。与其这样,还不如奴婢给您想辙,要不大宴一完,藩王都得回封地,下回再想见,那可要等到猴年马月了。”

婉婉为自己那股执着的劲头感到羞惭,转念一想又不对,歪着脑袋问小酉,“你愿意冒这么大的险带我去,其实你自己也想看,对不对?”

小酉坚决否认:“奴婢眼里只有主子,没有自己!”

通常唱高调的人都不怎么值得信任,婉婉的表情分明嫌弃,小酉自己装不下去了,讪笑了笑,“朝廷科举有规定,瞎哑聋瘸不得为官。南苑王是靠着祖荫才世袭罔替的,长得什么模样都不受限。我没见过祁人,光听人说相貌殊异,我就想托主子的福,让我也跟着开开眼。”

一主一仆一拍即合,窃窃私议着,把行动前后的一切所需都准备好了。

五七哭丧着脸,蹲在螺钿炕桌前不肯挪窝,“小酉,你这个作死的丫头,我非告诉李嬷嬷,叫她揭你的皮不可!”转而求婉婉,“我的好主子,您不能听小酉的调唆啊。您是公主,金尊玉贵的人儿,上东华门瞧男人,传出去成什么话?太后娘娘连大宴都不叫您去,分明是想让您恪守闺范,您反着来,到时候惹恼了太后娘娘,连爷爷也救不了您。”

五七哭得动情,膝行过来趴在她面前,婉婉气得在他手指头上踩了一脚,“只要你不声张,自然什么事儿也没有。你再鸡猫子鬼叫,把人招来了,我罚你上惜薪司称煤炭去!”

五七果然住了声儿,爬起来擦擦脸,一呵腰道:“主子慢行,奴婢给您打头阵去。”

转变得倒快,真是敬酒不吃吃罚酒。婉婉和小酉得意一笑,躲在门后看外头。西边围房前有嬷嬷正在训斥小宫女,暂且顾不上这裏,于是很快上了廊子,闷着头跟在五七身后,一路穿过东配殿,从随墙门上溜了出去。

今天风有点大,吹得帽后皂带凌空飞舞。婉婉一手摁着幞头,矮下身子左顾右盼,渐渐混入了太监堆儿里。早前五七就嘱咐过,那些外端口的藩王和官员进宫都由宫中内侍伺候,随从到下马碑前止步,一概不得入内,过门禁还有东厂和锦衣衞检点。那时候人多,各有各的差使,只要不扎眼,找个地方悄悄獃着,谁也注意不上他们。

“那位南苑王是从东华门上进来的吧?”婉婉再三确认,他们离开寝宫的时间不能太长,万一嬷嬷找起来,人不在,回头又得挨骂。

五七拍胸脯下保:“错不了的,奴婢打听得清清楚楚,南苑王在保大坊有个别业,进京一向在那里落脚。保大坊就挨着东华门呢,住在皇城东的都从那个门儿进出,没有专程绕到西边去的道理。主子别言声,就等着吧!不过您得答应奴婢,看一眼就走。您在这儿多耽搁一会儿,奴婢们的小命就多悬一会儿。”他那双小眼睛灵活地观察四周,压着声儿说,“东厂番子眼下在肖少监手上捏着,保不定怹老人家什么时候就上这儿来了,要是他瞧见您,您想想怎么交代法儿?”

婉婉负气,“瞧见又怎么的?我是长公主,还怕他不成?”

五七和小酉怜悯地看着她,眼神里写满了“怕不怕您自己知道”的无奈。

其实什么叫怕呢,两个人的身份差了那么老远,她根本用不着怕他。她对肖少监的感觉确切来说是喜欢,想见又不敢见,他看着她的时候,她就有种想钻地缝的感觉,怕自己不够好,不够漂亮,他暗里会嫌弃她。年轻的小女孩儿,真是一点偏见都不带,太监在她眼里也和正常人一样。可是后来听小酉说了他和赵皇后那些牵扯不清的关系,她顿时感慨白璧蒙尘,明珠暗投,曾经多么令她向往,现在就多么令她遗憾。

她扭过头,皱了皱鼻子,在毓德宫的时候是万万不敢的,但是穿上小太监的衣裳,浑身都透着自在,仿佛从千万双眼睛的窥视下逃出生天,小人物有小人物的从容和快乐。

可是伸着脖子等了很久,并没有南苑王的踪迹,她扭头问五七:“咱们怎么认人呢?南苑王到底什么模样?”

五七表示没见过,自己也一头雾水,“咱们就看胸口的补子,横竖藩王就八位,您瞧好了,胸前四爪龙的,都看全了不就完了。”

婉婉想了想,也有道理,于是抱着拂尘在太监队伍后面站着。小酉率先发现门上来人了,连敲了她好几下,她瞪大了眼睛看,是穿藩王公服的,肥头阔嘴,腰带十围,走路横着进来,躺下比站着还高。

兴许江南富庶,作养得好了,才这么心宽体胖。婉婉觉得这人可能就是南苑王,因为符合她对丑的标准,小酉伸舌耸肩十分失望,在她看来,必须眼睛鼻子长得都不在地方,那才算得上怪诞。大邺太平了两百余年,达官贵人们无事可做,天一转凉就忙贴秋膘,长得胖点儿没什么,朝廷风气不都这样嘛。

“再等等,这才第一位呢!”小酉毫不气馁。

今天赴宴的人比较多,除了外端口的,朝廷之中排得上号的也都在受邀之列。大臣来了一拨又一拨,后面是一串二字王,那些宗室婉婉一个也不认得,只知道他们都用彩妆方龙补子。好在有五七,他像报菜名似的念叨着:“常山王、渤海王、成都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