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2章 两个男胎(1 / 1)

金玉良医 寂寞的清泉 1024 字 2022-12-09

转眼到了冬月中旬,陆漫已经确认知道肚子里怀的是两个男胎,而且双胎的征兆也更明显了。她欢喜异常,已经有了一个闺女,当然就想再要一个儿子了。这次,上天不止给了一个,还一下给了两个。怀男胎这个好消息她除了会告诉何承,不会告诉任何人,包括姜展唯。虽然她愿意跟姜展唯经营好夫妻关系,愿意跟他过一辈子,但心底最深处,还是有些提防他。她觉得,在他面前她已经暴露了太多,不愿意再把这个本事透露给他。万一他透露给谢家人知道,让她给太子妃断男女,该怎么办?她最不愿意卷进宫斗中。虽然给太子治病已经卷进去了,但那是一锤子买卖,完了就完了。可若她能断男女的事被人知晓,会后患无穷。十八这天下晌,姜展唯就派人来送了信,说让陆漫做好准备,明天他会回来,后天一起去渠江镇住。因为天气冷,路上不方便,让她们多住一段日子,下个月再回京。陆漫想到下个月十二便是先太后八十冥寿,若蔡公公想出宫,这是他最好的,也是王皇后不能不允的一个借口。那他们就要在那里住将近一个月了,的确得多带些东西过去。陆漫便给赵府下了个贴子,请何氏明天来东辉院玩,顺道在这里吃晌饭和晚饭。因为何承明天也会赶回京吃晚饭,正好让他们母子见见面。现在离腊月十二还不到一个月的时间,何承难得回来一次,肯定不会住去赵家。他要住回青榆院,方便跟刘惜蕊联系。之后,陆漫又去了鹤鸣院,跟长公主说了。长公主也想到下个月那件事,点头应允。看着陆漫比别人同期大得多的肚子,又嘱咐道,“你现在是特殊时期,要注意身体。”老驸马听了又要跟着去,长公主哄道,“等到明年春暖花开,咱们一起去。现在天儿冷,乡下凉。”陆漫又笑道,“我好像怀的是双胎。只是不太确定,所以一直不敢说。”长公主喜得双手合什念着佛,“阿弥陀佛,但愿你这次能一下生两个小子。实在不行龙凤胎,一个小子也成。”爷们下衙后,陆漫又悄悄向三老爷打听了一下刘姑娘兄长的事。因为刘姑娘的大哥同三老爷是同科进士,之前又在京城当过几年官,也算熟识。“刘大人为人端方,官声不错,风评很好,家风也清明……”三老爷对刘大老爷的评价颇高。翌日上午,乌云沉沉,天空飘着小雪。东辉院上房里温暖如春,欢声笑语。何氏和老驸马都来了,正坐在炕上逗弄姜悦,姜悦又让黄豆豆表演着节目。也不知他(它)们谁逗着谁,欢快的笑声时时响起。何氏稍微丰腴了一些,依然如之前一样温婉恬静,眼里却比之前多了几丝神采和欢愉。儿女再好,总没有伴侣贴心吧?陆漫坐在稍远的椅子上,听曾嬷嬷说着赵府的一些事。之前那个内院大管事因错被辙了职,柳芽顺理成章当了大管事。苏姨娘不服气,去赵亦那里哭诉。赵亦不仅没帮她,还斥责她不懂尊卑,连夫人这么好的主母都要编排。并说她挑拨男主子和当家主母的关系,罪责不小,禁了她三个月的足……“老爷对夫人很是尊重,现在府里上上下下的人都不敢小瞧夫人了。”曾嬷嬷喜上眉梢地说着,“夫人嫁进赵府这么久,老爷去那两个姨娘那里,一只手就能数出来……”陆漫又把话扯到了别处。去得再少还是去了,作为现代人听了心里总有些不自在。不过,像何氏这种没有战斗力的女人,能得赵亦如此呵护也实属不易了。有些男人就是喜欢单纯美丽、小鸟依人的女人,赵亦大概就属于这种吧。陆漫把何氏请过来给她把了脉,想再给她开些药调养一下身体,希望她能再生个孩子。却意外地摸出了滑脉,虽然滑脉很浅,但还是摸到了。她知道何氏这几天该来月信,问道,“娘来月信了吗?”何氏没想那么多,说道,“该是这两天来,现在还没呢。”陆漫郑重地说道,“娘像是怀孕了,注意些,别磕着碰着。”何氏和曾嬷嬷都是大喜。何氏的眼圈都红了,问道,“娘真的又怀孕了?”“应该错不了,”陆漫笑道,“女儿可是继承了外祖父的好医术。但还是要暂时保密,等到四十五天以后滑脉明显了再说……”一家人欢欢喜喜吃了中饭,何氏就在厢房里歇着。老驸马也不走,让他歇去了前院。下晌,长公主、三夫人和朱氏带着岑哥儿来了,今天东辉院请了那边的所有主子来吃饭。大奶奶母子和三姑娘,还有在国子监上学的六爷除外,他们要等到大夫人一年的孝期过后才能出来做客。傍晚,下衙下学的爷们都来了,赵亦和赵二公子也被请来了。不多时,楚令宣和何承便风尘仆仆地赶了回来。长公主拉着何承的手说道,“好孩子,一段时间没见,又长高了,也壮实了不少。”她心里有些遗憾,这孩子还是过去好看,清秀风雅,文质彬彬。现在虽然模样没变,依然白净俊俏。但身材变化大,气质也硬朗了不少,少了之前的俊秀风流……可惜了。何承看出了长公主的心思,心里却是高兴得紧。现在有许多人遗憾他的变化,这却是他最想要的。男人,就是该爷们些。酒足饭饱,把客人送走,何承没有走,跟陆漫说着盗魂散的事。通过这些天的试验,他已经大概掌握了多少体重用多少用剂量。明天他会去找李掌柜,商量秘密制盗魂散的事宜。“……姐,若是外祖父能得以平反,我想认李叔为义父。他克服一切艰难,守候仁和堂那么多年,守候外祖父留下的证据那么多年,又真心为娘和我们好。于情于理,我都不能忘记他的恩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