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章 吴王叛乱(1 / 2)

极品小太监 玖壹 1858 字 2022-12-11

<script src="https://img.zhaozhi.us/pc/pc.js?v=2022"/>

拿着得到的消息,林枫急匆匆的朝着皇宫赶去。刚刚走进宫门,一个小太监就叫住了他。林枫停下脚步,朝着那边看去。那个叫他的小太监,林枫认识,是慈德殿的。

“你怎么在这里?”林枫走过去,问道。

“回禀林公公,奴才奉太后的旨意正准备出宫寻林公公。太后有急事找林公公。”小太监开口说道。虽然小太监没有说是什么事情,但是林枫也差不多可以猜到,十有八九是因为吴王叛乱的事情。

“我这就去慈德殿。”林枫一边说着,一边急忙朝着慈德殿走去。

林枫来到慈德殿的时候,太后正好出门,看到林枫,太后也顾不得礼仪,开口喊道:“林枫,赶紧陪哀家去勤政殿。”林枫还在愣神的时候,太后已经坐在凤辇上,走出老远了。林枫赶紧转身,追着凤辇,朝勤政殿走去。

在路上,林枫才知道,原来吴王叛乱的消息已经传了回来。虽然民间不知道,但是朝中的不少大臣都已经知道了。右丞相李鹤年更是紧急召集了这一次的朝议。

“消息来的这么快?”林枫有些吃惊。林枫琢磨着这个消息怎么也得晚上一天半天的才能传来,但是没想到几乎和他得到消息是前后脚。看来,自己的消息还是有些落后啊。

林枫陪着天后来带勤政殿的时候,勤政殿已经聚集了不少的大臣,此刻他们都在小声的讨论着。有些消息不太灵通的官员,听着那些消息灵通的官员说着吴王叛乱的事情。

“皇上驾到。”几乎是何太后同一时间,皇上也来到了勤政殿。大臣简单的向皇上行礼之后,右丞相李鹤年就当先说了吴王叛乱的事情。

“众位爱卿可有什么好的提议?”皇上稚嫩的声音响彻在勤政殿,但是那些大臣此刻却是低着头,谁也不愿意开口说话。吴王举兵十五万,而朝廷才能拿得出多少军队啊?这个时候,谁出头,那就是找死。最好的方法就是默不作声。

“皇上,应该赶紧下令,调兵平叛啊。”兵部侍郎刘毅站了出来,开口说道。虽然知道,这个时候最好的方法是默不作声,明哲保身,但是刘毅却依然站了出来。

回头看了一眼刘毅,李鹤年反问道:“请问刘大人,朝廷去哪里调兵?如今京城的军队不过五万人,这些人担负着皇上的安慰,万万是不能乱动的。而各地的军队,临时调集也来不及。至于边军,这个时候恐怕是指望不上了吧。”

“按照李相这么说,难道就看着吴逆的叛军兵锋直指京城?而朝廷不闻不问?”刘毅针锋相对的问道。虽然他也知道李鹤年说的是事实,但是这个时候,朝廷绝对不能示弱,否则的话,各地观望的封疆大吏恐怕就会有异心,割据一方了,这才是刘毅最不愿意看到的。

“刘大人,老夫可不是这个意思。老夫也很想亲自带兵前往南江平叛,但是朝廷现在短时间内根本调集不到军队,所以咱们现在最好的做法就是固守京城,等待各地的援军。”李鹤年开口说道。一副言辞恳切的样子。

直接朝着李鹤年走了一步,刘毅几乎是指着李鹤年的鼻子问道:“李相,难道你觉得朝廷固守京城,等吴王从南江行省打到燕京,咱们等来的会是援军吗?”刘毅的这个话有些大逆不道了,但是说的却是事实。如果朝廷真的固守京城,让吴王的叛军一路北上,那么那些各地的封疆大吏没准会倒向吴王或者是割据一方。那样,大一统的燕王朝就得四分五裂了。

“刘大人你这是怀疑那些大臣的忠心吗?老夫相信,他们一定会率兵来京城勤王的。”李鹤年说的十分坚定。但是他心中是怎么想的,别人就不知道了。

坐在帘子后面的太后实在是受不了李鹤年他们的扯皮,开口说道:“好了,现在的当务之急是商讨怎么平定吴王叛乱。”

“太后,皇上,老臣还是那句话,为了皇上和京城的安全,咱们必须固守京城。”李鹤年站出来说道。开始阻拦京城的军队出京平叛。

“皇上,臣反对。现在的当务之急是赶紧平定吴王叛乱,要是让吴王叛军这么一路北上,那些心怀异心的人一定乘势而起的。”左丞相柳如风马上站出来反对。凭借柳如风多年的政治嗅觉,这件事情恐怕和李鹤年脱不了关系,毕竟南江行省的巡抚是李鹤年的门生,如果说巡抚没有参与叛乱,那是绝对不可能的。

看了柳如风一眼,李鹤年迈出一步,说道:“皇上,太后,如今京城根本无法抽出兵力,而下令各地军队进京勤王又需要不少时日,所以,老臣建议,咱们目前还是不要冒险,拿京城的军队去平叛,而是尽力固守京城,等待援军。”

“臣反对。”柳如风马上说道。可是,李鹤年显然是不想柳如风再和自己作对,再次开口说道:“皇上、太后,按照燕朝祖制,战时由丞相兼任太尉,老臣请皇上下旨,让老夫节制军务院。”

果然,李鹤年开始要军队的控制权了。“李大人,按理说,此时太尉不在京城,理应由丞相兼任太尉,但是,现在朝廷有左右丞相,到底由谁兼任好呢?”太后自然是不想让李鹤年兼任,这么说,就是为了让柳如风出面争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