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四十四章 淘宝夫子庙(1 / 2)

旧书大亨 镔铁 1580 字 1个月前

那个年轻人正是林逸。自从林逸出演纪录片成了名人以后,很多电视台都向他抛出了橄榄枝,不过最后都被他给拒绝了。因为对于林逸来说,最开心的事情不是成名,不是去上综艺节目做什么草根明星,而是不断地去淘书,去历练,去见识真正的收藏世界。所以林逸就告别了海棠和家里人,只身来到了千里之外的金陵。

作为历史文化名城,和全中国最富有历史气息的收藏之都,林逸觉得这裏藏龙卧虎,一定能帮助自己得到更多的历练。

既然来了金陵,那么就必然要逛一逛夫子庙。对于外地人来说,夫子庙就等于是金陵古玩市场的坐标,代表着那一段永远抹不去的历史。

离开李铁嘴的算命摊,林逸径直朝前面走去。大中午,也没什么人,整个夫子庙反而格外清静,林逸从挎包里取出一瓶水,见不远处有摆地摊的,就走了过去,可惜不是买卖旧书的,而是一些乱七八糟的老物件,像什么老式手表,主席像章,以及褪了色的翡翠戒指,金石印章之类的东西。

那个摊主是个五十来岁的瘦老头,见林逸蹲下看着自己的杂货摊,就瞅瞅林逸手中的矿泉水,吧嗒几下干裂的嘴唇说:“能让我喝一口吗?”

林逸笑笑,就把水递了过去。

那瘦老头明显渴的厉害,拿了水咕嘟嘟,一口气就喝了一大半,这才舒服地打了个嗝,见林逸看着他,又不好意思把喝了一半水还回去,就说:“小伙子,你看看这摊上有你喜欢的没有,相中我给你打半价。”

林逸就说:“甭客气,我包里还有水——您是这裏的本地人吗,对这夫子庙熟悉不?”

瘦老头一听这话,就来了精神,说:“小伙子好眼力,一眼就看出我是本地人,老汉我在这裏摆摊都快二十年了,算起来,也是这古玩区的元老之一。”接下来瘦老头就嘴巴滔滔不绝地说开了。

“说起来现在的夫子庙都是重建的,和我小时候印象中的不一样。老汉我记得清楚,小时候我就爱往这裏跑,50年代,看江湖艺人的舞枪弄棒,看魔术师的五彩戏法、听大鼓书、相声,看皮影戏,甚至还有蔡少武飞车走壁表演。

60年代,爱逛夫子庙书市,淘一点廉价的书。我记得清楚,自己使用的第一部字典就是在夫子庙旧书摊上淘来的,1角2分钱!

70年代是夫子庙最萧条的时期,很多群众喜闻乐见的东西消失了,那时夫子庙核心地段也是冷冷清清的。最后改成了永安商场和菜市场,搞得整个地方不伦不类。

80年代是夫子庙复兴的开始,从1984年开始,有关部门把改造夫子庙提到日程。首先,解决近半个世纪‘夫子庙无庙’的大问题。外地游客来夫子庙游览常常是一脸茫然,既不见夫子,又不见庙了,竟然是一个熙熙攘攘的大市场。说起来,就连老汉我这老南京也不知道孔庙的具体|位置。1937年南京沦陷前的日机轰炸,沦陷后日军报复性放火焚烧,让夫子庙一带化为灰烬。日本人对夫子庙的刻骨仇恨,也许是因为国民政府在这裏刚刚举办过‘战利品展览会’,那是让‘皇军’很丢脸的事,于是就一把火给烧了。

从1984年以后的10多年,政府投资20多亿元,复建古建筑群30多万平方米。清一色‘青砖小瓦马头墙,回廊挂落花格窗’徽派建筑让夫子庙焕然一新、蔚为壮观,甚至店面的幌子都飘荡着古风。这与老汉已经模糊的、虚妄的意境相去甚远。不过对于我们这些摆地摊的来说却是个好地段,你别看我这地摊生意小,卖的杂,一天到晚可不少挣钱,我的两个儿子从上学到结婚,都是我摆地摊供出来的……”

听老汉说得这么仔细,林逸不禁莞尔,就道:“可我见摆摊的人不多呀,逛了大半天,才见你这一个摊子。”

老汉就笑了,“这你就是外行了,我们这些摆摊的,不像其他地方,大中午都喜欢收了摊子去补个觉,舒舒服服下午再开张……怎么说来着,钱这玩意永远都挣不完,自己的身体最重要,养生秘诀也说了,‘子午觉很重要,阎王小鬼捉不到’。”

林逸这才恍然大悟,怪不得自己逛半天,没见几个摆摊的,原来人家全都收摊睡觉去了,自己大中午跑来还真是够衰的。

“小伙子,我看你文文气气,是来这裏旅游,还是上学?”瘦老头忽然问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