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2章 潘家园(1 / 2)

掘地我最强! 高狩 1157 字 2022-12-21

<script src="https://img.zhaozhi.us/pc/pc.js?v=2022"/>

第二天天亮,还不到六点,高狩和燕九两人为了一早就去逛潘家园,特意起了个大早。

二人早早起来,简单洗漱一番,便出门打算先吃个早餐。现在的年轻人,个个习惯熬夜,当然高狩二人也不例外。再加上高狩本身是做古董生意,所谓三年不开张,开张吃三年,本来生意就不多,全靠缘分,就更没有早起晚归开店做生意的觉悟了。

所以二人今天起了个大早,胡同里遛鸟的大爷,早起跳舞的大妈,背着书包上学的小孩,步履匆匆的上班族,没想到槐水胡同的清晨也是这一副忙碌的景象。高狩二人边溜达边左顾右盼着,倒是看得也津津有味。

一边走着一边出了胡同,两人随便找了个早餐摊吃了个早餐,就直奔潘家园去了。

说到潘家园,就不得不说起这潘家园的渊源来。话说,十几年前,这潘家园在槐水只是城外的一个小村庄,完全算不上什么家喻户晓的地方。

早年间,在靠近城外的一带,有一些以窑主名字命名的小窑瓦厂,其中就有这么个小厂,名字叫潘家窑。

但是这城周既然有这么多的砖瓦厂,怎么就偏偏用了潘老板的名头呢?

原来这潘老板,他本人并不是京城得本地人。他本人是东河人,五十多岁才来到了京城,想要在大城市里闯荡一番。

这五十多岁的潘师傅,平日里是以烧琉璃瓦为生,这乍一来到京城,一番打探之后他才发现,京城的土质疏松,并不适合烧琉璃瓦。眼看着赚钱的手艺没法施展,不甘心的潘师傅想出了另一条谋生的道路来,那就是学习烧砖的手艺。

然而前面也说过了,这潘师傅并不是槐水人,而是东河人。没有“本地户口”的潘师傅自然在求学的路上一路坎坷,受遍了排挤,没人愿意教他这一门手艺。无奈之下,潘师傅只好偷学起来。

潘师傅各个窑厂里一路偷学,集百家之长,再加上他努力钻研,手艺越发地精进起来。后来潘师傅自己开了一个砖窑厂,不仅烧得一手好砖,而且规模大,产量高,售后服务好,一跃就成为了一众砖窑厂中的龙头老大。而另外几家砖窑厂因为经营不善就逐渐到倒闭了。

不过后来几经波折之后,砖窑厂早已搬迁,这一代变成了居民区,但是潘家窑的名字却沿用了下来。只是叫了没多久,居民区的居民觉得这个名字颇为不雅,因为老槐水人通常将风月场地称作“窑”,所以就将名字改称作“潘家园。”

1992年之后,在这里逐渐形成了一个旧货市场,机缘巧合之下,发展成为了全东方最大的古玩旧货集散地,吸引了众多的古玩商人和游客。

到2001年,东方对潘家园地区进行了重新的整修,建成了全新的工艺品大棚。从此潘家园市场,从群众自发形成的古玩市场,发展成为了机构扶持的文化基地。

高狩和燕九二人今日正是来到了这全国最大的古玩旧货交易市场--潘家园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