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来,杨云琦在华都,也算是个名人了。从小就被称作武学天才的杨云琦,一直肩负着振兴武道的责任,是武学圈的话题人物。可就是这样一个天才,却离奇死在竹林里,这不由得引发了众多猜测。吴良和他的保镖,自然成为了众人怀疑的对象。可是也没有证据,直接证明。别墅群光是住户就有一百多户,杨云琦又不是死在吴良的家里,而是死在家外面的竹林里。竹林是公共的,就算有人怀疑,也不能妄下定论。这件事很快大事化小小事化了,有人特意动用手段,将这件事压了下去。这人不是别人,正是张养浩。杨云琦是张养浩的徒弟。很早之前,张养浩就看出来这徒弟心性不行,难成大器。即使在武学上很有天赋,但是太过轻狂。而这次,徒弟杨云琦,更是天真到要去刺杀吴良,简直太过于轻狂。就连张养浩本人,都不敢与吴良真实的干一场,更别说他杨云琦了。张养浩老爷子,与吴良关系不错,深知吴良手段强大,只是不曾显摆,这样低调的人,在张养浩老爷子看来才是真正的高手。而他的徒弟杨云琦,与吴良差远了。徒弟被吴良杀死,张养浩老爷子,也表示很心痛。尽管弟子杨云琦心性不行,可这毕竟是自己的徒弟。徒弟惨死,他这个当师父的,心里肯定不会好受。但是,张养浩老爷子,还是把这件事给压了下来。因为,他怀疑,这件事跟亲孙子张鹏程有关。以他对吴良的了解,吴良肯定不会主动找杨云琦的麻烦。并且,杨云琦是武协的人,不活跃在商圈,自然也不会与吴良有利益上的冲突。本来杨云琦和吴良,是两竿子都打不着的关系,见面的机会很少,少有接触,无仇无怨,根本不足以让杨云琦丢了性命。因此,张养浩老爷子,肯定是自己那个惹事的孙子,指使杨云琦去刺杀吴良,然而杨云琦没有意识到吴良的实力是多么的恐怖,以致于大意之下惨死在小竹林。“这个鹏程,真是要气死我啊,小吴明明是个很懂事的小伙,跟我关系也不错,你偏偏心生嫉妒,要找小吴的麻烦,我记得提醒过你几次,怎么还是不听话,你让爷爷我做男人啊!”张养浩老爷子发出一声感慨。一边是徒弟,一边是关系不错的忘年交。徒弟被忘年交杀死,肯定会影响到本来还不错的关系。很快,张养浩就把孙子张鹏程叫回了家,并要进行家法伺候。见状,张鹏程大惊失色。他万万没有想到,爷爷竟然会因为此事,而对他动用家法,吓得他不得不跪地求饶。“爷爷,我错了,不过这事情跟我无关,全都是王天华一手计划的,他请了云琦去刺杀吴良,真的跟我无关!”之前,张鹏程曾经提到过,在家里,他最怕的人便是爷爷张养浩。此刻的一幕,真如他所说的那样,见到他爷爷要动用家法,就好比是耗子见了猫。张养浩年轻时也是个刚毅强壮的汉子,从小就对孙子严加管教,但还是没能禁锢住孙子的本性,以致于让孙子同王天华、郑乾等人混在一起。“我一猜就是王天华那个狗东西,就算是他请云琦去的,如果没有你的牵线搭桥,云琦绝对不会前去,说白了云琦还是看在你的关系上,所以云琦的死,与你也有关系!”说完这话,张养浩老爷子便开始执行家法。他挥动手臂,一根藤条,啪的一下就打在张鹏程的身上。即便张鹏程拥有一身健壮的肌肉,也被这一下打得眉头紧锁。有些大家族,家法格外的严格。张家曾经是武学世家,从张养浩开始经商,即便现在成为华都商业大家族,也没有忘本。张鹏程被打得直咧嘴,只好承认道:“爷爷,是我错了,不要打了,我知错了。”“别怪爷爷我狠心,如果我不打你,你永远都不会记住教训,我早前曾经提醒过你,不要跟王天华混在一起,更不要去招惹吴良,他不是你能够随便动的,你这次一定要给我记住了!”张养浩老爷子在教训孙子的同时,也在庆幸还好自己和吴良关系不错,差不多应该算是忘年之交的关系。若是普通关系,孙子惹了吴良,恐怕他就无力保全孙子了。并不是他不想保,而是他认为张家根本不是吴良的对手。当张鹏程看到爷爷似乎对吴良也有些忌惮的样子,不由得惊讶。要知道,爷爷可是武学圈的牛人,也是商界大佬,这样的双重身份,足以令很多人都心生忌惮。可是尽管如此,爷爷却表现出有些忌惮吴良的样子,这让张鹏程无法接受。难道,区区一个败家子,真有如此恐怖的实力和背景吗?“爷爷,吴良到底什么身份?我很好奇,为什么连你也怕他?”张鹏程问道。“放屁!谁说我怕他了!我只是警告你,不能再惹他!”张养浩很气恼。孙子根本不能理解他的心情。要说亲近,当然是自家亲孙子更亲近,毕竟身上流淌着老张家的血。他之所现在对孙子如此严厉,其实是为了孙子的安危着想。武学天才杨云琦惨死小竹林这件事,在华都引起了不小的轰动。一直都是星芒璀璨的一个天才型人物,却在一夜之间陨落,甚至死之前没有惊起半点水花,就这样悄无声息的死掉,实在令人感觉匪夷所思。很快,便有人在网上发起了讨论。“我觉得杨云琦的死法很奇怪,那根本不是鱼钩,而是一种失传已久的独门暗器!”“是什么独门暗器,赶紧说啊,是孔雀翎还是暴雨梨花针?”“都不是,这种钩子,名为铁书银钩,乃是武当张翠山的铁画银钩!”“滚一边去吧,铁画银钩的钩子若是扎在动脉上,能把脖子扯断。”“楼上的几个,你们武侠小说看多了吧,这分明是袖镰,这种兵器是古代农民义军使用的暗器,常藏于袖中,杀人于无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