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样子参政阁下不太适应青岛的气候。”迪特里希笑道,他的目光落在了停泊在码头的“永宁”号装甲巡洋舰上,“很高兴中国海军又有了更加强大的战舰,英国居然愿意把它最优秀的产品提供给了中国,确实是让人想象不到的。”
“其实对我来说,我更加喜欢德国建造的军舰。”孙纲指着停在“永宁”号不远处的“海龙”、“海华”两艘德制驱逐舰说道:“我国的‘定远’和‘镇远’出自德国,没有这两艘战列舰,就不会有中国海军今天的规模。”
迪特里希微笑着点了点头,“参政阁下在‘定远’和‘镇远’的故乡又定购了一艘新式战列舰,是十分明智的选择。”他说道:“只是,您为什么要使用英国制造的舰炮呢?我记得,贵国的执政李鸿章先生可是非常看好克虏伯公司的产品的。”
“克虏伯的大炮是德国的骄傲,也是中国的骄傲。”孙纲说道:“但是对于战列舰的主炮来说,目前英国的这种主炮的发射速度是最快的,中国海军在几次的海战中发现,主炮的射速不高,会对战斗产生很大的影响,因此我们才做出了这样的选择,选用英国的火炮不是因为贵国的火炮不好,而是我们从实战的角度考虑的。”
“您说的非常正确,只有战场,才是检验军人和他的武器的最好地地方。”迪特里希点了点头,说道。
“那些在英国订购的火炮和炮塔将运到德国进行组装,我想对贵国的工程技术人员来说,也是一个宝贵的学习机会。”孙纲看着迪特里希,意味深长地说道:“我也希望,能看到一支强大的德意志海军早日出现。”
迪特里希听了孙纲的话,不由得微微一愣。他立刻就明白了孙纲话里的意思,不由得会心地一笑。说道:“我可以肯定地对您说,参政阁下,您是会看到地。”
迪特里希的目光又望向停泊当中地“永宁”号巡洋舰,说道:“这一天,并不遥远。”
而孙纲和迪特里希都不会注意到。在远处小山上的一间屋子里,几个人在那里举着望远镜,仔细地观察着停泊中的“永宁”舰,并不停地说着什么,一些人在纸上飞快的做着记录。
孙纲在迪特里希的陪同下参观了德军在青岛构筑的炮台要塞和工事,以及德国远东舰队的驻地,还去正在建造当中的青岛造船厂看了看。
1898年10月,德国人就在青岛湾修建了修船所。这个修船所地规模并不大。到了1899年的年底,修船所仅有百余名工匠、两个小型机械车间。后来德国人为了便于就近维修舰队船只和制造新舰船,就把这个修船所收归到了德国“胶澳总督府”的名下,改称“青岛船坞工艺厂”(也叫“总督府工厂”)。为了扩大工厂的规模,德国人又开始在青岛后海建立一个与港口相匹配的大型修造船厂,“胶澳总督府”把这个新船厂正式命名为“青岛造船厂”。这个船厂的主要任务是为远东舰队修造战舰。这应该是青岛的第一家造船厂了。
孙纲看到造船厂的船坞里,正在建造地一艘不足800吨的奇怪的小型舰艇,他的脸上不由得露出了一丝奇怪的笑容。
迪特里希注意到了他表情的变化,也是微微一笑,说道:“德国和中国一样,也需要先进地潜艇。我们已经在这方面开展了卓越而有成效的合作,不是吗?”
“中国现在正在为智利生产新式潜艇。”孙纲对他说道:“想不到我还能在这裏看到德国技|师设计制造的潜艇。”
“感谢中国朋友在这方面的帮助。”迪特里希自信地说道:“我相信,德国技|师设计制造的潜艇。绝不会比中国潜艇差。”他看着孙纲,可能想起了两人在青岛的第一次会面时的情景,不由得微笑了起来。
“我对中国的潜艇,一直可是印象深刻呢。”他笑着说道。
当年,孙纲派潜艇发射鱼雷,打得迪特里希的旗舰“德意志”号搁了浅,而当时孙纲还一口咬定说是水雷造成的,但西洋镜被迪特里希一下拆穿,双方最后差点兵戎相见大打出手。
时隔多年,孙纲回想起这段往事,想起了当年和自己并肩作战地林泰曾,如今已经不在人世,心下不由得一阵黯然。
昔日的战友已经牺牲多年,而自己还没有完成战友收回国土的心愿,青岛如今还在德国人手里,自己却在这裏和昔日的敌人谈笑,对他来讲,不能不说是一个极具讽刺意味的场面。
“这些潜艇,将来也会令他们的敌人印象深刻的。”孙纲笑了笑,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