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过这当然也不能全怪李执政。”史司接着说道:“在经费有限而国家又面临着来自海上威胁的情况下,用购买外国军舰的办法来扩建本国海军也是正确的举措,但光买船是远远不够的。必须立足于本国造船工业的发展,才可以获得真正的国家安全。而李执政当时对此有所忽略,让中国的造船工业失去了一个很好的发展时机,可以说十分可惜。”
孙纲听了他的话,点了点头。
到甲午战前,中国的造船工业发展极为缓慢,技术上并没有取得太大的突破,而日本却趁着这个时候奋起直追,差一点就后来居上了。
“而李执政所购买回来的军舰,舰种和舰型都极为复杂,舰艇的火炮也存在着同样问题,使得各舰难以协调作战。”史司继续说道:“而且因为经费的关系,这些舰艇的数量也极为有限,作为一支防衞型的海军,也许仅能依靠海军基地守住首都附近的海域。这样一支海军,和中国广大的海上国土相比,就显得太小了。”
“以李执政当时所处的位置,这就是他所能取得的最大成就了。”江穆齐在一旁忽然说道。
史司笑了笑,又说道:“而真正的中国海军,是在部长手中出现的。”
“部长当时在北洋船政大臣的位置上,并没有完全走李执政购买外国军舰的老路,而是想办法利用这短暂地对日本作战胜利换来的和平。在中国造船工业原有的基础上,买来当时最先进的技术和设备,给中国建立了一座全新的造船厂,并以英国的‘君权’级战列舰为母型,建造了中国的第一艘真正意义上的战列舰,而这艘战列舰的出现,才真正奠定了中国海军的基础。所以我才说,部长才是中国真正的海军之父。”史司说道:“当时我在英国,突然听说中国海军刚刚入役一艘名叫‘龙扬’号的战列舰,我当时还不敢相信,当得知这是真的时候,我疯狂地到处搜寻关于这艘战列舰的相关资料。”他一边说着,又取出了一些图片给孙纲看。“这是我根据得到的数据为她绘制的线图,后来我终于见到了这艘战列舰的照片,当我看到她身上的法兰西血统时,我才知道,部长为了利用国内现有的资源,是从法国引进的技术和设备,并在法国专家的帮助下完成了这艘中国的第一艘战列舰。”
“‘定远’号和‘镇远’号也是战列舰,非此二舰。甲午一役之结果几不可想,为什么说‘龙扬’号才奠定了中国海军的基础呢?”魏瀚忍不住问道。
“‘定远’号和‘镇远’号是低干舷的用于近岸防御地战列舰,适合用于防守海岸,如果同敌人在海上进行舰队决战,她们就显得很难胜任了。”史司说道:“她们的航速过于缓慢,而且干舷太低,海浪稍大的情况下就会影响到主炮的射击,作为舰队决战的主力舰,她们同‘龙扬’号相比,不足之处就显得太多了。”
魏瀚听了他的话点了点头,作为同行,他很明白史司说的都是很有道理的。
“在当时的中国海军,用于海上舰队决战时,后购回的‘开远’号就要比‘定远’和‘镇远’强得多。”史司又把目光转向孙纲。说道:“这艘当时为了应急而买回来的智利战舰是一艘设计十分优秀的战列舰。我想,也许是受了这艘战列舰的影响,让您选择了她的出生地来帮助中国完成自己建造战列舰的计划。”
孙纲笑着点了点头,当初选择法国拉瑟耶尼造船厂是有这方面的原因在裏面,但更主要的是因为中国的造船工业师从法国,他其实是为了少走弯路不重复交学费才这么做的。
当然这些话他现在是不能对史司说了。
“中国海军有了‘龙扬’号战列舰后,面貌发生了根本性地变化,由于有了自己的能够建造大型战舰的造船厂,中国海军才有了真正的依靠,进入了大发展时期。”史司说道:“北洋船政局后来又先后下水了‘海陵’号装甲巡洋舰和‘龙乡’号战列舰,尽管她们的设计还有很多不完善的地方,但她们的加入使中国海军的舰型趋于均衡,中国海军面对新的挑战,无论是进攻还是防守,都比以前要轻松得多了。”
“是,当时也是出于经费的考虑,想在小一点的吨位上尽量多加强火力,结果‘海陵’号的炮位布置过密,‘龙乡’号干舷变低,适航性下降。”孙纲说道:“但不管怎么说,这无比艰难的一步,总算是迈出去了。”
“我在英国阿姆斯特朗造船厂任职期间,一直在关注着中国的变化,当我看到我们自己的造船工业真的发展起来了的时候,就存了回国效力的心思。”史司说道:“我回国时去法国巴黎拜会了‘龙扬’号战列舰的设计师白里安先生,他说这艘战列舰的最初定型是出自部长的创意,他只是按照您的要求进行了完善,他认为我选择回中国是无比正确的。”
孙纲想起了和那位曾经帮助中国人完成第一艘自制战列舰的法国造船大师在一起渡过的那些时光,还有和大师的女儿——那位心地单纯善良给中国设计出了第三极作战潜艇的美丽的法国女郎的往事,想到自己已经多年没有见到他们了,内心不由得感觉到有一丝惆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