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四十九章 京华所见(2 / 2)

崛起之华夏 银刀驸马 1585 字 1个月前

由于怕撞到行人,街道上的马车和汽车都相应的放慢了速度,很多地方都亮着电灯,街上的行人很多,不少人一边走一边看着报纸和书籍,似乎根本没有受到林立的商铺里的喧闹声和摊贩叫卖声的影响。

远处的天空中,两艘巨大的飞艇的身影在缓缓地移动着。

华琳想起了自己在报纸上看到的那些欧美城市的照片,林立的高楼,招牌很大的商店,各式各样的工厂,纷乱的车流,疾步的人群……所有的那一切在令人感叹工业文明的创造出的奇迹同时,也常常会让人感觉心情压抑,但眼前的北京却没有给她这样的感觉。

古老的北京,正在一点点的焕发出新的生机,从人们的精神面貌和这些建筑以及城市环境的变化就可以看出来。

工业文明的成果,正在逐渐而缓慢的渗透到中国人的生活当中。

冷风吹来,雾一点一点的散去,远处的一座巨大的高塔式建筑出现在了华琳的眼前,看着直入云霄的这座带有中国传统风格却又显得有些怪异和另类的由钢铁机械和混凝土构成的庞然大物,华琳不由自主地问道:“那是什么?”

“反正不会是佛塔。”不知是谁笑着答道。

“也可能是接应客运飞艇的航空站。”又有人答道。

华琳摇了摇头,她能够确定,肯定不是航空站。

在来时的路上,她已经看到过,那些高楼一样的航空站高塔是怎么接应巨大的航空运输飞艇起降的。眼前的还没有完工的这座高塔要更加高大,肯定不是用来接应飞艇的。

“应该是无线电信号传送塔。”一位军官答道:“因为那里是新成立的‘京华电力总公司’所在的地方,肯定和电有关。”

华琳看着那座高塔,心裏不知怎么出现了另外一个奇怪的想法。

因为在她看来,这座高塔,给她的感觉,就和自己第一次见到“龙昶”号战列舰的感觉差不多。

她收回了飘忽不定的思绪,将目光集中在了车里的中国军人们身上。

她同样能感觉到,这些和自己一样奉命前来的海陆军官应该都是军中不多见的精干人物,军情总处把这么多的精英军人召到北京来,目的到底是什么呢?

像刚刚来接自己的那位军情处军官,除了履行相互确认身份的手续之外,他始终没有向自己和其他人透露他本人个人的身份,这种谨慎和小心,绝不是从今天才开始。

很快,车队到达了广安门广场,在附近的一处高大的中国宫殿式楼宇前停了下来,大家一起下了车,华琳看见了大门前的两头像狮子一样的巨大石雕神兽,立刻就认出来了这是什么。

那不是狮子,也不是獬豸辟邪等神兽,而是白泽。

华琳想起了小时候母亲给自己讲过的那个神话故事。

“……当年轩辕黄帝巡视到东海,见到了一只铜头铁额的像狮子一样的神兽,这只神兽会说人话,并且知道天地间一世事物的所有情形,黄帝不管问它什么,它都能准确的回答,还能提前说出哪些地方会遭灾,哪些地方的老百姓在生活中应该注意什么。黄帝为了给百姓造福,就把白泽的话让人用画画的办法给记录下来,留给天下的老百姓看……”

自己小时候和哥哥一起围在母亲身边听母亲讲故事的情景仿佛又出现在眼前。

也许是冥冥之中自有天意,那时的她,可能根本想不到,自己有一天,会在中国的最高情报机关的门前,看到这种神兽。

军情总处大楼的建筑设计师用这种“达知万物之精”的白泽神兽来装饰军情总处的大门,用心可谓良苦,而白泽神兽的传说,其实也正寓示着军情总处的工作性质。

这个中国最大的军事情报机构和反间谍机关,听说是由华夏共和国政务院执政孙纲早年一手创立起来的,经过了这么多年的不断发展和壮大,已经成为了一个在世界上威名远扬的强力机构。

“……这个令人望而生畏的机构成立的时间并不长,它原来是清帝国时期服务于北洋海军的一个情报机构,当时被称为‘北洋军情处’,后来这个机构经过不断的扩充,在中国经历的历次战争中成长起来,在中国进入共和时代后,它也成为了一个全国性的机构,其职权和工作范围早已经超出了军事情报的范畴……这是一个国中之国,一个比谍报和反谍报机构威力更大的、用途更广的秘密武器。和俄国沙皇的‘奥克拉纳’(即国家保衞部)、美国的联邦调查局及法国的领土安全司相比,它的职能更加完善,工作效率也更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