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连,华夏共和国海军造舰局。
此时的华夏共和国海军造舰局局长史司博士。正在仔细的阅读着观察员们从欧洲发回来的关于日德兰大海战的信息。
“双方不同的设计思想造成了战舰生存能力的差异,尤其在双方前衞舰队交战时的战列巡洋舰身上表现得尤为明显,据观察及交战双方事后公布的一些情况看,德舰相对较厚的装甲也不能完全抵御英舰大口径穿甲弹的袭击。但德舰没有发生一例因弹药库殉爆而造成的损失,这除了设计和舰体结构上的因素外,还有很多其它原因:
第一、德舰主炮塔的弹药提升机安装的是双道防火门,并且和弹药库的防火门是联动的,正常使用时防火门只在弹药通过的瞬间开启,这样虽然使弹药的输送速度受到了一定的影响,但一旦炮塔遭到敌舰炮弹直接命中并且引发火灾的时候,火焰和爆炸产生的冲击波很难扩散到别的地方,当然,此种设置仍然不能避免整个炮塔的失效,但却能够有效防止致命的弹药库殉爆,保证了整个战舰的安全,在此役中,德国战列巡洋舰‘赛德利茨’号的第三座炮塔被毁却并未爆炸,即是很好的证明,而‘赛德利茨’号也有了‘不沉之舰’之誉;
第二、德舰主炮所使用的发射药一共分为两部分。即重量较重的主装药和重量较轻的前装药,其中主装药为黄铜弹筒盛装,可以有效提高发射时的密封效果,而前装药采用丝织纤维包装,只在主炮进行远程射击时使用。其主装药的黄铜弹筒本以封闭火药气体为目的,生产成本较高且增加了火炮的复杂程度,但在此次海战中,黄铜弹筒却被证明能够大幅提高发射药的防火性能,远比纤维药包包装的发射药包的防火性能优异,可以在炮塔被击中并引发火灾的时候给舰员以更多的损管施救措施。而且纵观开战以来德舰历次作战,多数情况都是使用主装药,前装药的使用受到了严格的限制,因此海战中德舰出现无法控制的燃烧和爆炸的机会较小;
第三、德舰舰员的操作规章制度较为完备,且相当精细,以主炮塔操作部分为例,在炮塔内部德人严格控制备用发射药包的数量,严禁炮塔内部防火门无端处于开启状态,这样虽然降低了主炮的发射速度,但却提高了炮塔内部的整体安全性。另外,炮塔一旦被敌弹击中产生失火和爆炸,毁坏部位可以立即被隔绝,哪怕会牺牲掉部分舰员的性命。这种操作规章虽然看起来有些不近人情甚至可以说很残酷,但如果从整体考量,可以说是以一部分人生命为代价的牺牲保全了整艘战舰,毫无疑问是值得的;
第四、英舰大口径穿甲弹由于装药不稳定及引信不可靠。在接触目标后即提前爆炸(我国海军战舰所用之苦味酸装药主炮弹亦同),仅能将德舰装甲外部炸坏,却不能损及内部,是以德舰受损虽重仍能航行,而英舰装甲本就较德舰为差,且以煤舱助防,此次英舰出海索敌,在海上行动过久,煤炭消耗甚巨,因而无形当中又减低了英舰防护,英舰是以损失惨重。”
“……英国‘伊丽莎白女王’级战列舰性能较佳,此役结束后据英方统计,德舰所发之炮弹于垂直方向上皆不能穿透该级舰9英寸(229毫米)以上的装甲板……此战英德双方之战舰都不同程度的表现出了水平防护能力薄弱的缺陷,缘此前之历次较大规模之海战中,双方交战距离在8000至12000码之间,此时弹道低伸,对战舰的侧面威胁较大,因而双方战舰设计时的防护重点均集于垂直方向上。而此次海战中,双方主力战舰多于12000码至18000码的距离上交战,此时弹道弯曲,对战舰水平面构成了极大的威胁。炮弹多于甲板处穿入舰体内爆炸,造成严重损失。战后各国技|师莫不引之为戒……”
“英国战列巡洋舰此战中损失严重,该种舰专重速度与火力而忽视防护,称‘速度即为防护’,可谓大误,若无‘伊丽莎白女王’级快速战列舰救助及时,英国战列巡洋舰当不免全灭,该级舰速度、火力、防护设计相对均衡,因而损失较小,德国战列巡洋舰方面设计较英舰为佳,德国战列舰火力及防护较好,而航速略慢,故德国战列舰队战时难于掌握时机,若德舰队速度稍快,则此役之结局当远较现在于德国有利……”
“英舰损失虽大,但主力仍在,超无畏式战列舰无一有失,而英舰此次能最终占上风,得益于火力之强,其‘复雠’级超无畏式战列舰主炮口径为381毫米(15英寸),一炮命中即可予敌以重创,德舰主炮口径最大仅为305毫米,无论如何难以争胜,故德舰取得较大战果后未敢恋战,即此因也……”
“英德两国此次日德兰决战给咱们的启发可是很大啊。”在相互传阅完了所有的报告之后,魏瀚对史司说道:“这对咱们的新战列舰的设计方案可是很有帮助的。”
“不错,本来关于新战列舰的设计方案我还有些犹豫的地方,是这场大海战帮我下了决心。”史司点了点头。
“你具体指的是哪一方面?”魏瀚问道。
“在新舰的设计方案上。我原来打算利用咱们现有的技术比较成熟的口径较小的主炮像305毫米炮和350毫米炮在超远程(正常交战距离以外)的距离上发射超重弹,获得弯曲的弹道,专门打击敌方战列舰薄弱的水平装甲。”史司说道:“主要想是节省一些,但现在看来这个思路得改一改了。”
“如果距离太远的话,这个射击精度恐怕不好掌握。”魏瀚听了他的话,说道:“真要那么干的话,就得增加火炮的数量了。”
“我原来就是这么想的。”史司点了点头,“为了弥补超远程炮击精度不足的问题,除了增强火控以外,我还想把主炮数量增加到12甚至15门左右,因为口径较小的主炮射速也较快,能够提高一些命中率。而且在交战时还能够在超远程距离上基本不受敌舰的攻击,还能够保持航速上的优势,以控制交战距离在理想范围内。”
“你为了增加主炮的威力,想要发射超重弹,只要减低发射药量就可以了(以发射正常炮弹的发射药量发射超重弹会导致炸膛),这在技术上倒是没什么难度。”魏瀚点头说道:“但你为什么又改主意了呢?”
“英国人和德国人的这次主力决战已经说明了。主炮口径上的差距不能够用这些投机取巧的办法来弥补,这次海战德国人为什么会选择‘断尾求生’,就是因为他们在主炮口径上同英国差得太远了,想要取胜太难了。”史司说道:“英国战列舰的381毫米主炮的威力比德国战列舰强得太多了,也超过了咱们的‘龙晟’号,所以我打算给咱们的新战列舰装上比英国战列舰口径还大的炮,也就是400毫米的炮。”
“还是你史随波敢想啊!”听了史司的话,魏瀚不由得吸了一口冷气,有些难以置信地说道:“这么大的炮,恐怕船的吨位就得更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