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错,曾经煊赫一时的德意志帝国就此趋于瓦解,咱们华夏当引以为戒。”王士珍明白孙纲在说什么,“不过,我华夏和德国的情况多有不同,只要将‘诱因’消弥于无形当中,便可抑止这种情况的出现。”
“德国没有乘胜见好就收,提早结束这场战争,才给了那些社会革命者以机会。”孙纲说道:“目前我军节节胜利,重创苏俄军队,而自身损耗不多,依现在的情况来看,我们也不宜同苏俄血拼到底,以免重蹈德国的覆辙。”
1920年10月22日,德国宰相马克斯亲王宣布德国皇帝威廉二世退位。次日,无比震惊的威廉二世带领全家逃往中立国荷兰避难。
10月30日,德国正式成立了共和国。
11月11日。在贡比涅森林,德国接受了协约国方面的停战条件,签订了停战协定。协定规定德军立即撤离侵占的国家;让所有居民返回本土;交出完好无损的6000门大炮、30万挺机枪、4000门迫击炮、2000门反坦克炮、3000架飞机、200辆坦克和相关装甲车辆;德军撤离莱茵河左岸;交出莱茵河上的3座桥头堡;交出运行正常的5000台火车机车,15万节车皮,5000辆卡车连同配件;交出全部地雷和定时引爆引信的埋藏地点,并协助发现和销毁这些爆炸物;立即单方面遣返全部战俘并不要求立即交换;放弃《布加勒斯特条约》和《布列斯特——立陶夫斯克条约》;交出公海舰队的6艘战列巡洋舰、12艘战列舰、8艘轻巡洋舰、50艘驱逐舰以及所有潜艇;在未能履行上述任何条款时,协约国有权在48小时内宣布取消停战。这些条款使德国陷入了在没有军事力量和防衞的情况下接受长期受德军蹂躏和最终取得胜利的敌国的处置。
人类历史上第一次世界规模的大战就此落下帷幕。
战争终于结束了,壕沟里,一个又一个的士兵爬出了阵地,他们当中,有的人在哭泣,有的人在祈祷,更多的人则茫然的看着四周,不知道自己该做什么。在前线的后方,千百万人听到这个消息,涌上了街头。店员们不再营业,公务员们也不再办公,公共汽车司机忘记了行车路线,随便把车开向任何地方。人们似乎在欣喜若狂,但在狂喜的背后,是深深的怅然若失。
6年的苦难,6000多万人的伤亡,换来的是这一刻。
这是刚从梦魇中挣扎着醒来时的感觉。
往日的疼痛依旧聚集在人们的胸口,而未来的道路却又茫茫未知。此时对士兵们和历经了苦难的民众来说,无论是哭还是笑,似乎都有些不合适。
但无论如果,恶梦般的战争毕竟结束了,人们的心裏还是怀着有些虚无的欢乐,倾听着和平到来的钟声,游荡在城市的街头。
从1914年7月28日奥匈帝国对塞尔维亚宣战开始,到1920年11月11日德军正式向协约国军队投降为止,第一次世界大战一共历时6年零3个月,参加战争的有六大洲的30多个国家,交战双方动员的总兵力达8000万人,其中军队伤亡约4000万人,因战争而死于饥饿和其它灾害的平民2000万人,各交战国的经济损失总计约为3700亿美元。
对于第一次世界大战,丘吉尔在自己的回忆录中这样评价道:
“……在人类的历史纪录中,从没有一个国家像德国拥有火山爆发那样的力量表现形式。在这痛苦的6年时间,德国傲视一切,敢在陆地、海洋和天空与全世界作战。德国陆军支撑了那些摇摇欲坠的同盟,成功地插手每一个战场,雄踞于每一片被征服的土地上,给反对他们的敌人造成的伤亡是他们自己所遭受的两倍以上。为打碎他们的力量和科学,为遏制他们的狂妄气焰,协约国各个正义而强大的国家必须要动员全部的民众奔赴战场。占压倒优势的人口、无限的资源、不计其数的牺牲和海上封锁,有65个月的时间未能占上风。弱小国家在战争中遭受蹂躏;一个强大的帝国被打得支离破碎,面目全非,近4000万人做出的流血牺牲之后,才夺下了这个强敌手中的屠刀。到目前为止,德国人在历史上造成的灾难中,这场战争是最大的一次。”
“……宣告战争结束的帷幕在欧洲漫长的战线上落下了。时间与造化之手使和平得到了恢复,弹坑累累的战场和战线,从孚日山脉一直延伸到了海边的宽广地带上,战争破坏了往日洋溢着欢声笑语的田园。我们又要在战争的废墟上重新建造房屋,将被摧毁了树木的土地重新变成了新的种植园。而那些墓地、纪念碑和矮小教堂的尖塔,以及随处可见的坍塌的战壕和地雷爆炸留下的巨大坑穴,记述着这场战争给我们带来的伤痛和追忆:在人类历史上最严重的冲突中,曾有几千万人的军队在这裏厮杀,有成千上万的人在这裏流血牺牲。回想起六年前的开战,所有的人都已经忘记了它的理由。那个大公被刺的故事,听上去就像是遥远的梦呓。这一切在现在看来,好像这些往事只是一场恶梦。”
“可梦境到此为止了吗?难道这场恶梦仅仅是残忍和愚蠢的故事的一个章节?轮到新的一代人时,他们会不会为清算德意志和法兰西两个民族的陈年老帐而去厮杀和牺牲呢?我们的子孙会在荒芜的土地上再次流血和呻|吟吗?这场战火中的三大交战国会彼此和解、联合起来对付她们本来就存在的和新的敌人吗?会利用她们的才能,保证每个国家在安全与自由中共同分享重建欧洲的光荣吗?”
“我不知道。”丘吉尔这样回答自己的提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