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5式7.92毫米通用机枪,该枪采用导气式工作原理,枪机回转闭锁方式,口径7.92毫米,使用7.92×57毫米毛瑟轻尖弹规格的钢心弹,弹头重9.9克,枪管长60厘米。初速820米每秒,有效射程配两脚架时为800米,配三脚架时为1200米,可通过导气管前的气体调节器调节理论射速,为600到800发每分钟,只能进行全自动射击。机枪通过可散弹链供弹,全枪长115厘米,全枪重(不含弹链)10.5公斤。为了有效保持火力持续性,配一个射手和一个副射手。大量弹药和备用枪管都由射击副手携带。更换枪管整个步骤只需要不到十秒钟的时间,一般每射击200发,就需要更换一次枪管。如果射击频率慢,可以达到250发。有一个枪口装置起减小后坐力和消焰、止跳作用。”可能是受了孙晨钧的影响,史司一边说着,一边架好了机枪,朝着远处的标靶开火,看着武备部长那被枪口|射出的火光映红的脸膛,孙纲在心裏不由得暗暗好笑。
“史叔叔好枪法。”孙晨钧放下了手中的枪挂式榴弹发射器,笑着鼓起掌来。
通用机枪的火力极为惊人,史司操纵机枪的手显得有些抖,在打完一轮之后,史司停了下来,不自觉的甩了甩手。
“老了,不中用了,枪都有些拿不住了。”史司看着被打碎的标靶,有些遗憾地放下了手中的通用机枪。
听了史司的话,孙纲不以为然地摇了摇头,因为在他看来,刚刚的情景恰恰证明了这种机枪性能的优越性。
像史司这样的体质不能和陆军战士相比的文职官员,都可以很容易的操纵这种机枪轻易的击中目标,说明这种机枪是非常好用的,适合不同体质的人群,这一点在战场上其实是非常重要的。
“这是什么?史叔叔?”孙晨钧指着一辆样子怪怪的坦克模样的战车问道。
看着疑惑不解的儿子,孙纲露出了一个莫测高深的微笑。
刚才他一眼就已经认出来了这是什么东西。
“这是39式装甲自行150毫米迫击榴弹炮。简称迫榴炮。迫榴炮是一种新式武器,雏形出现于20年代咱们和苏维埃俄国的那场西伯利亚战争中。当时,前线的坦克专用的47毫米炮弹由于漫长的补给线而经常断粮,而步兵的迫击炮弹供应则十分充足。于是就有聪明人开始打起了这些迫击炮弹的主意,‘明运公司’的总裁司明运当时正在骑兵装甲部队服役,利用野战工厂改装了一批滑膛后装,使用步兵80毫米迫击炮炮弹能曲射直射的‘坦克炮’,装在‘铁骑’中型坦克上,司明运这个人战后退役开了一家金属加工公司,即‘明运公司’。专门研发各种迫击炮专利,以及竞标迫击炮的生意,迄今为止,几乎完全包揽了咱们华夏陆军的迫击炮设计,譬如刚才提到的50毫米机关步兵炮,36式80毫米迫击炮。37式150毫米重迫击炮等等,最后都是司明运的公司所研发生产的产品。”史司接着介绍道。
“那边正打呢。”一位军官指着远处正在开火的39式装甲自行150毫米迫击榴弹炮说道。
看着机动灵活的自行迫榴炮,孙晨钧的眼中闪过一丝异样的亮色。
“39式装甲自行150毫米迫榴炮是20倍口径的线膛炮,高低射界0到73度,使用标准的38公斤的高爆榴弹时初速280米每秒,射程5500米,也可以发射陆军标准的26公斤或者20公斤150毫米迫击炮尾翼稳定炮弹。还有反坦克破甲弹、发烟弹、照明弹等弹种。”一位军官补充道:“由于射程近,所以采用自行的装甲底盘,能够极为有效地躲避敌方反炮兵火力的反击,在近距离对敌军步兵阵地进行精确的轰击。38公斤的高爆榴弹装填炸药8.3公斤,爆炸力极为震撼……”
像是在配合他的话,远处传来了一道火光和一声巨响,淹没了他后面的话。
“果然厉害。”孙晨钧吐了吐舌头,说道。
“这是15毫米20式机枪,最早也是在西伯利亚战争中亮相,当时是以反坦克机枪为设计目的,但在总统的直接要求下,设计时即考虑了作为反坦克机枪、防空机枪和航空机枪使用的三种用途。该枪采用枪管短后坐自动原理,机头回转、断隔螺与枪管连接闭锁的闭锁方式;可散弹链供弹,只能实施全自动射击,采用气冷式可更换枪管。全枪长2米,枪管长135厘米,枪身不包括枪架重50公斤,初速1000米每秒,弹道极为平直,理论射速600发每分钟,弹种有穿甲弹,穿甲燃烧弹,穿甲曳光弹,穿甲燃烧曳光弹等,枪型有单装,双联装,四联装的三种版本。按照‘三军联勤’的指导思想,这种机枪可以广泛装备于咱们华夏海陆空三军当中。其中空军最新的‘震天’战斗机(‘食雀鹰’的军用正式版)配备了4挺15毫米机枪,一些轰炸机也配备了这种机枪作为自衞火力。”史司指着15毫米20式机枪说道。
“对了,‘震天’,我一会儿一定要试试。”孙晨钧有些兴奋地说道。
“这是39式70毫米滑膛反坦克炮,敬茗记得20年代就提出来的尾翼稳定脱壳穿甲弹的设计构想吧?当时是想将其装备在坦克上。经过将近20年的科学试验和理论研究,终于搞出接近成熟的样炮。然而由于尾翼稳定脱壳穿甲弹软质衬套脱落的过程对弹丸造成极为不利的影响,导致目前的射击散布精度在超过500米时急剧变差,勉强维持在450米内有一定的射击精度,这完全不适合安装在宝贵的坦克上,作为坦克炮使用。如果不是一个聪明人巧妙地转换了一下思路,那么这个滑膛炮项目也许就将作为技术储备继续研究几十年,而完全没有现实价值无果而终了。”史司指着战士们操纵的一门新式反坦克炮说道:“这个人提出来将其作为反坦克炮研制,与坦克炮强调远程精确射击击毁目标,先发制人不同的是,反坦克炮是掩藏在步兵战线中,要求尽量隐蔽自己不被发现,然后在关键时刻在近距离上对坦克一击必杀,一举摧毁目标,因此应该尽量避免进行命中不高的远程射击暴露自己,遭到敌火力的打击。发射尾翼稳定脱壳穿甲弹的滑膛炮,穿甲威力巨大,远程精度不高,以较小的口径达到惊人的穿甲威力,同时炮重减轻,高度低矮,便于步兵使用和隐蔽,而且滑膛炮生产比线膛炮简单,高膛压下身管寿命更长,成本较低。另一个优点是发射尾翼稳定反坦克破甲弹时,炮弹不旋转,不会对射流产生不利影响,大幅提高了破甲威力。简直注定就是为步兵使用的大批量生产的反坦克炮而生的。因此这39式70毫米滑膛反坦克炮就应声出世了。”
“这个人是谁啊?”孙晨钧问道。
“一位叫戴安国的设计师,据说出身于枪炮设计世家。”史司说道。
孙纲听到史司说此人姓戴时,像是想起了什么,不由得微微一笑。
这个人,应该是和给自己做“竹节炮”的那个人是一家子。
“这种反坦克炮的口径为70毫米,身管为55倍径,炮重1.2吨,发射钨芯尾翼稳定脱壳穿甲弹初速为1200米每秒,这时的有效射程在500米以内。此外可以发射尾翼稳定破甲弹,对付较远的装甲目标,以及发射尾翼稳定榴弹作为步兵炮使用。”史司介绍着新式反坦克炮的数据。孙纲一边仔细地听着,一边观看着反坦克炮的发射,看着一辆被反坦克炮打得不成样子的“双头龙”坦克靶车,孙纲不由得暗暗心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