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在帝国海军确定了快速战列舰的速度没有必要超过30节之后,对巡洋舰的速度要求自然也降低了不少。而新式巡洋舰的主要任务还是伴随战列舰作战,因此其速度只需要达到三十三节就能满足所有作战要求。
如此一来,只要保证了主机的能源利用效率,并且保证有足够的载油量,续航力的问题就不突出了。
当然,防护能力必须提高。
只要帝国海军的巡洋舰采用175口径的舰炮,敌国巡洋舰的主炮口径也会随之增加,而不可能继续保持六英寸。事实也确实如此,美国与英国海军在大战期间建造的巡洋舰将主炮口径提高到了七英寸与七点五英寸。如此一来,就必须提高帝国海军巡洋舰的防护能力,才能在战场上生存下来。
只是,如果片面的提高装甲厚度,只能使排水量直线上升,而装甲防护能力的提高速度是赶不上舰炮威力的提高速度。当时,江南造船厂正好参与了帝国海军第二种大型巡洋舰的设计工作,而崇明造船厂与江南造船厂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在这种情况下,崇明造船厂的工程师大量借鉴了鲨鱼级大型巡洋舰的设计理念,通过优化舰体结构,以及重点防护来提高巡洋舰的生存能力,而不是片面的提高装甲厚度。
正是基于这一设计理念,岛级巡洋舰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七十六年(44年)初,细节设计工作完成了大概百分之八十五的时候,海军就下达了第一批七艘的订单,并且将其命名为“岛”级。次年三月,所有设计工作完成之后,海军又追加了七艘的订单。因为这两批订单的十四艘几乎没有区别,所以又被当作了一批看待,而不是两个批次。
其主要性能:
标准排水量:14850吨,满载排水量:18450吨,最大排水量:21880吨;总长:179.8米,水线长度:172.3米,型宽:21.5米,吃水:7.2米;定员:724人。
锅炉:8台七十五年型燃油锅炉,主机:4台七十六年型蒸汽轮机,功率:170000轴马力,推进:4轴4浆;航速:33节,续航力:12000海里16节。
主炮:12门七十四年型175毫米L55型舰炮(4×3),副炮:16门七十一年型130毫米L50型舰炮(8×2)。
主装甲带:110-170+75毫米,装甲隔舱:80毫米,水平装甲80-110+75毫米,露天甲板:25毫米,炮塔:220毫米,炮座:220毫米,司令塔:110-170毫米。
看得出来,相对于功臣级,岛级在全面强化防护能力的同时,对重点部位进行了加强,而且其主装甲带采用了19度斜角安装,使其具备了抵抗七英寸与七点五英寸穿甲弹的能力,另外其大量采用隔舱化的设计也提高了中弹后的生存能力。
另外,结合以往的战斗经验,帝国海军取消了岛级上的鱼雷发射器。实战证明,轻巡洋舰上的鱼雷在舰队作战中几乎没有使用机会,即便有,有是在打垮敌人之后,而此时驱逐舰足以完成鱼雷攻击任务,不需要轻巡洋舰出手。
由其命名为“岛”级通用巡洋舰就能看出,帝国海军非常重视这种战舰。
以往,岛屿名称是帝国海军无畏舰与超无畏舰的名字,从来没有用在巡洋舰上。
随着第一批十四艘陆续开工建造,在造船厂有多余船台之后,帝国海军又订购了第二批十四艘,使其总产量达到了二十八艘。而第二批又针对第一批次在建造过程中暴露出来的一些问题进行了改进。
当然,作为通用巡洋舰,岛级与功臣级一样,在设计中大量采用了降低后勤保障需求,提高持续作战能力,以及增强使用效率的设备与设计方式。
只是,在帝国海军中,岛级一般作为舰队护航战舰使用。
也正是如此,在战争后期,岛级参加了几乎每一场舰队决战,并且用其175毫米主炮让敌人的巡洋舰与驱逐舰尝到了苦头。当然,作为通用巡洋舰,岛级也经常被派去支援陆战队,这也正是通用巡洋舰的最大特点!
另外,因为在设计中大量借鉴了鲨鱼级的设计方式,所以在很多人看来,岛级是鲨鱼级的缩小版,或者说是鲨鱼级大型巡洋舰的“舰队作战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