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洋魅影——蛇级大型巡洋舰(2 / 2)

巨浪 闪烁 1816 字 6个月前

主炮:9门七十三年型240毫米L55型舰炮(3×3),副炮:16门七十一年型130毫米L50型舰炮(8×2);鱼雷:2具三联装鱼雷发射器(各备雷20条)。

主装甲带:110-210+50毫米,装甲甲板:80-140+80毫米,装甲隔舱:80毫米,炮塔:80-250毫米,炮座:250毫米,司令塔:120-250毫米。

很明显,蛇级比鲨鱼级的排水量大得多。

这主要是蛇级取消了联动推进方式,换回了原来的蒸汽轮机加齿轮变速箱的推进方式,从而使动力设备所占比重有所增加,并且使燃油消耗率有所提高,同时为了达到与海军上将级一样的续航力,不得不增设更多的油舱。

其他方面,蛇级的提高并不是很明显,火力配制与鲨鱼级一样,装甲防护只得到了片面加强,最快速度也只提高了一节。

当然,最大的变化还是在电子设备方面。

按照帝国海军的设想,蛇级与鲨鱼级都是破交舰队里的“低挡”战舰,其主要任务就是随同海龙级、海外领地级与海军上将级这些“高档”战舰作战,在战场上面对的敌人并不强大,所以对防护与火力的要求都不是很高。

当然,为了能够在浩瀚的大洋上作战,通信设备必不可少。

另外,蛇级与鲨鱼级在很多时候还要执行侦察与搜寻任务,所以这两级战舰配备的雷达与“高档”破交舰并不完全一样。最初的时候,鲨鱼级只配备了两部搜索雷达,而没有配备火控雷达。蛇级从一开始就明确要配备两部搜索雷达与一部火控雷达,因此其桅杆明显比鲨鱼级高大一些,另外前舰桥也要稍微大一点。

后来,随着雷达技术进步,蛇级与鲨鱼级都只配备了一部搜索雷达与一部火控雷达。

蛇级还有另外一个被很多人遗漏的特别之处。

那就是,该级战舰上有三个空着的,总共可以容纳四百五十人的住舱。设置这三个住舱的目的,主要就是在袭击了敌人的船队之后,收容敌人的海员。只是,一般情况下,战舰在离港执行作战任务的时候,这三个住舱都用堆放生活物资,比如食物、罐头、生活必须品等等。当然,当初设计这三个住舱的工程师怎么也没有想到,在大部分时候,这三个住舱仍然是用来堆放生活物资的,而且大部分物资都是从敌人的商船上掠夺来的。蛇级还因此成为了舰队里的“生活物资补给舰”。

当然,蛇级上的小特点还有很多。

比如,每艘战舰上都设了一个专门的“海军邮政处”,并且配备了一名士官。那些长期在海上执行作战任务的官兵可以把写好的信交给该士官,并且盖上当时的邮戳。在与补给船会合之后,邮政处的士官就会将官兵的信件送到补给船上,让补给船将这些寄托着思乡之情,寄托着平安信息的信件带回帝国,送到海军将士亲人的手里。

这一点,在战舰上极受欢迎。实战中,舰队指挥官为了保证官兵的士气与斗志,在途径由帝国海军控制的港口时,甚至会派遣一艘蛇级回去投递官兵的家书,并且将官兵亲人的信件带回来。

结果,蛇级又因此得到了“舰队邮政船”的外号。

只是比起另外一项“特殊能力”,前面这些都算不了什么。

蛇级是帝国海军第一种设置了大型海上医院的战舰,其医疗部门占用了五个舱室,不但设有手术台,还配备了一些当时极为昂贵的医疗设备,并且每艘蛇级战舰上都有八名专业的医疗军官,其中至少有三人是外科医生。

也就是说,舰队官兵在患病或者受伤之后,可以立即得到医疗救治。

这一点,是以前任何一种大型巡洋舰都没有的能力。也正是如此,大战期间,蛇级巡洋舰上的医官拯救了上千名官兵的生命,并且使舰队在执行长达数个月的作战行动时,让舰队指挥官不必顾虑伤病产生的影响。

也正是如此,实战中,除非情况万分危急,不然舰队指挥官总会让一艘蛇级留在后面,而不是让所有的蛇级巡洋舰冲到第一线去。

由此可见,蛇级大型巡洋舰是一种非常有特色,也非常有针对性的战舰。

在蛇级出现之前,帝国海军的破交舰队只算得上是一群在海上游弋的破交舰,还算不上真正的舰队。蛇级之后,破交舰队才名副其实,成为了可以在海上连续活动数个月的战斗舰队。

战争期间,帝国海军破交舰队的最长活动时间纪录为一年又八个月零二十七天!

如果没有蛇级大型巡洋舰,任何一支舰队都不可能在海上活动这么久的时间。

可以说,蛇级大型巡洋舰在战争期间做出的贡献绝不亚于其他任何一种战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