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然,在战斗力方面,鹰雕级不但没有削减,反而大量采用了新装备。
比如,其主炮就决定采用当时正在开发的240毫米新式舰炮(七十六年型,只是因为赶工期,第一批鹰雕级装备的还是蛇级上的七十三年型舰炮),电子设备也采用了最先进的搜索雷达与火控雷达。最初的时候,工程师甚至打算用150毫米舰炮做副炮,只是在考虑到排水量之后,才放弃了这个想法。
真正引起海军注意的,还是其低廉的价格。
通过设计审核时,其采购价格只有蛇级的百分之八十五。这多多少少都让海军的审核官员感到惊讶,毕竟鹰雕级采用的是更先进的舰体。因为第二批针对官兵的反映做了改进,所以其实际采购价格与蛇级相当。海军在订购第二批的时候,也要求改善官兵的生活环境,结果第二批的采购价格达到了蛇级的百分之九十七。
当然,在更好的舰体基础上,能够将价格控制下来,这足以让海军下定采购决心了。
七十六年(44年)四月份,就在海军采购了第一批蛇级之后,随着各大造船厂的新船台投入使用,海军立即订购了第一批二十艘,并且将其命名为“鹰”级大型巡洋舰。
当时,湛江造船厂也获得了特别批准,与崇明造船厂、威海造船厂、基隆造船厂一同参加了建造工作,因此建造该级大型巡洋舰的造船厂达到了十家!
该年年底,帝国海军下达了第二批二十艘的订单。
因为第二批有所改进,所以海军将其命名为“雕”级。后来,第一批二十艘按照第二批的标准做了改进,所以一般情况下,这两批四十艘大型巡洋舰被统称为“鹰雕”级。
其主要性能为(第二批):
标准排水量:24250吨,满载排水量:28450吨,最大排水量:31950吨;总长:221.7米,水线长度:215.8米,型宽:25.1米,吃水:9.7米;定员:837人。
锅炉:8台七十五年型燃油锅炉,主机:4台七十五年型(乙型)蒸汽轮机,功率:215000轴马力,推进:4轴4浆;航速:37.5节,续航力:23000海里18节,或者29000海里16节(前一巡航速度主要用于破交作战,后一巡航速度主要用于护航作战)。
主炮:9门七十六年型240毫米L58型舰炮(3×3),副炮:16门七十七年型(第一批在改进之后仍然采用七十一年型)130毫米L55型舰炮(8×2);鱼雷:2具三联装鱼雷发射器(各备雷20条)。
主装甲带:800-200+80毫米,装甲甲板:50-160+80毫米,装甲隔舱:110毫米,炮塔:20-280毫米,炮座:280毫米,司令塔:160-280毫米。
与蛇级相比,鹰雕级有几个比较明显的特点。
一是更换了主炮与副炮,使火力得到了大幅度的提升。
二是在去掉了一些与战斗无关的设备之后,排水量有所降低,加上本来就更有优势的舰体设计,其速度达到了创纪录的37.5节,从而使其成为了帝国海军中速度最快的大型巡洋舰。结果,实战中,舰队指挥官往往会让鹰雕级去执行前进侦察任务。如果遇到敌人的老式战舰,舰队指挥官还往往会让鹰雕级去充当观察舰,为那些配备了300毫米舰炮的大型巡洋舰提供炮火引导信息。
三是其装甲敷设全面采用了“重点防护”理念,使其实际防御能力比蛇级有了很大的提高,因此鹰雕级在战斗中的表现往往比蛇级好得多,特别是在追逐敌人的护航战舰时,鹰雕级的防护能力让其敢于迫近敌人的护航战舰。
最后就是其出色的续航力,这也是因为减少了很多与战斗无关的设置后,用多余的舰体空间安排了更多的油舱,使其载油量超过了蛇级,从而获得了更大的续航力。
由此可以看出,如果说蛇级是一种综合能力非常强,而且很有特色的大型巡洋舰,那么鹰雕级就是一种全面侧重作战,几乎没有什么特色的大型巡洋舰。可以说,两者的设计出发点就不一样。
当然,鹰雕级在战场上的表现往往会让人感到惊叹。
在有备案的一次战斗中,隼鹰号在追上了两艘护航轻巡洋舰,并且将其击沉之后,又返身杀回,追逐了二百多海里,击沉了四艘逃跑的快速货轮。在此期间,隼鹰号以35节的速度连续航行了十一个小时,而且战斗时的平均航速超过了30节!
因为很多时候要充当舰队的炮火观察舰,所以鹰隼级在战斗中的速度往往超过了30节,即便是在与敌人的巡洋舰对抗时,其平均战斗航速都很少低于24节。如此快的作战速度,让很多指挥官都不得不感叹,如果鹰隼级在作战舰队服役,驱逐舰还有存在的价值吗?当然,即便帝国海军再有钱,也不可能将大型巡洋舰当作驱逐舰使用。
鹰隼级也以其飞快的作战速度而天下闻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