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当时的情况来看,南通造船厂的船舶工程师也没有别的办法,要想达到海军提出的采购标准,他们必须尽量压低价格,如果拿不到订单,再好的舰船也只能停留在设计图纸上,对船厂没有任何好处可言。
七十一年(39年),初步设计工作全部完成。
审批的时候,海军提出了一些额外的要求,比如增加抗沉能力,并且要求在油舱上采用防爆防燃措施。显然,这些要求并不是达不到,只是会大幅度的增加建造成本,并且使其排水量上升,从而需要采用更大功率的动力设备,再次提高建造成本。
因为南通造船厂与海军在采购价格上难以达成一致意见,所以细节设计工作拖了下去。
从后来了解到的情况看,帝国海军在此时提高了性能要求,主要是海军没有采购经费,只能延迟采购时间。
拖到七十二年(40年)初,海军才做出了让步,基本上采纳了造船厂的设计方案。
此时,战争已经爆发了,而且帝国海军损失惨重,几乎所有作战舰艇都担负着沉重的作战任务,需要长期在海上活动。为了提供舰队与战舰的作战效率,就必须建立起完善的后勤保障体系。已经服役的“节气”级快速战斗支援舰在战争中的表现非常优秀,被誉为舰队的“力量倍增器”。在此情况下,海军提高了对后勤保障舰艇的重视程度,在规划舰船建造计划的时候,后勤保障舰艇仅排在主力舰之后。
四月份,四家承担了快速战斗支援舰建造工作的造船厂拿到了快速综合补给舰的订单。
海军将其命名为“天干”级快速综合补给舰,并且一次性订购了十艘。
其主要性能为:
空载排水量:19550吨,满载排水量:38750吨;总长:217.5米,型宽:27.6米,空载吃水:7.3米,满载吃水:9.2米;定员:497人。
锅炉:4台六十六年型燃油锅炉,主机:2台六十六年型蒸汽轮机,功率:86000轴马力,推进:2轴2浆;航速:24节,续航力:15000海里14节。
满载时货物分配:燃油15000吨,淡水1500吨,食物500吨,零备件:1000吨,其他1200吨。
很明显,“天干”级采用了“节气”级的船体与动力设备,只是做了小范围修改。
“天干”级与“节气”级最大的区别在舱室布置上,在不运载弹药的情况下,该级保障舰船取消了很多用于保护弹药的措施,从而降低了建造成本,增加了载货能力。另外,该舰船上的后勤保障设备也与“节气”级有很大的差别,比如增加了四台大功率高压泵,拆掉了用于运送弹药的设备等等。
在“天干”级完工之前,海军各舰队承担了更多的作战任务。
在舰队的要求下,海军再次采购了十二艘,并且将其命名为“地支”级。
相对而言,“地支”级与“天干”级的区别并不大,主要是增添了一些在低纬度地区执行任务所必须的设备,比如在船员住舱增加了空调,并且在各油舱增设了温度与湿度监控设备,将各油舱连通,以确保在高温地区执行任务时不会出现危险。
因为二级快速综合补给舰并没有太大的差别,所有被统称为“天干地支”级。
战争初期,“天干地支”级承担起了几乎所有的前线油水补给任务,其身影出现在了各个战场上。
按照帝国海军的统计结果,如果没有“天干地支”级与“节气”级,帝国海军舰队在战争初期的作战效率将降低至少三分之一。如此一来,帝国海军很有可能无法在七十三年(41年)之前击败日本,从而输掉太平洋战争。
由此可见,“天干地支”级在战争中发挥了多么重大的作用。
也正是由于“天干地支”级的出色表现,帝国海军迅速认识到了综合补给舰,乃至所有后勤保障战舰的重要性,并且逐步在大战期间建立起了世界上最完善的海上后勤保障体系,从而为击败敌人,获得战争胜利打下了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