毫无疑问,Z舰队没有发现前方的危险,不然早就转向逃跑了。
以菲利普斯的性格,他绝不会在只有两艘战列舰,而且其中一艘还带有伤患的情况下与第62舰队决战。另外,如果他有决战的信心,早就主动杀向开普敦,与第62舰队打一场“堂堂正正”的海战,而不会在南大西洋上转了好几圈,想方设法的避开第62舰队,希望“偷偷摸摸”的进入太平洋。
确定“罗德尼”号的损伤不至于影响正常航行后,菲利普斯就离开了指挥岗位。
他已经连续两天两夜没有合眼了,加上前段时间风暴的影响,别说五十来岁的海军中将,就算是精力旺盛的年轻人也吃不消。
当然,在去睡觉的时候,菲利普斯没有忘记让下达一条重要的命令。
那就是,入夜之后,两艘战列舰上的雷达轮流开机,搜索附近海域。白天的时候,可以依靠了望员的眼睛,而到了夜晚,舰队能够依靠的就只有雷达。
当时,英国海军已经意识到了雷达的重要性。
在与两艘德国战列巡洋舰交手的过程中,英国海军吃够了没有雷达的苦头。比如“声望”号就因为没有雷达,结果错失了击沉“格奈森瑙”号的机会。另外,两艘德舰多次利用英国战舰没有雷达的缺点,从英国舰队的眼皮子底下溜走。
西太平洋上的海战更是让英国海军惊叹雷达的重要性。
可以说,日本联合舰队的惨败,多半与没有雷达有密切关系。特别是在“大东海战”与“萨兰加尼和巴西兰海战”中,如果日本战舰配备了雷达,绝不至于输得那么惨,甚至有可能反败为胜。至少,只要联合舰队还在活动,日本就不会这么快战败。
也正是这个原因,导致英国海军在四月份第一次宣布派遣远征舰队前往太平洋之后,一直没有采取实质行动。拖到八月份。两艘“纳尔逊”级战列舰,以及“反击”号战列巡洋舰安装了雷达之后。才派出了Z舰队。
当然。英国海军地第一种雷达与帝国海军地电眼乙型雷达很“类似”。
两者地缺点一样。都非常容易出故障。持续工作时间不到四个小时。更要命地是。英国地电子工程师缺乏设计雷达地经验。英国海军也缺乏使用雷达地经验。因此。英国海军地第一种雷达与电眼乙型一样。很多零部件都难以在海上更换。而且英国海军也没有技术娴熟地电子军官。
显然。在只有两部雷达地情况下。Z舰队很难在夜间发现附近地敌人。
为了尽量让雷达发挥作用。白天地时候。两艘战列舰上地雷达全都停机。并且由技术军官加以维护。即便是在夜间。只要没有进入危险海域。雷达仍然处于关机状态。另外。在当时地情况下。即便两部雷达开机工作。所起到地作用都不是很大。
在暴雨地干扰下。帝国海军第三代雷达。即电眼丙型雷达地有效探测距离都缩短了大概百分之四十。而缺乏抗干扰能力地电眼乙型雷达地探测距离至少缩短了百分之六十。相对而言。当时两艘“纳尔逊”级战列舰上配备地雷达不会比电眼乙型雷达好多少。
也就是说。这两艘战列舰上地雷达最多探测到二十公裡外地大型战舰。
而在这个距离上,第62舰队的三艘主力舰已经能够用鹰眼火控雷达锁定Z舰队的主力舰了。
当然,雷达并不是完全没有用处。
一点半左右。“纳尔逊”号上地雷达收到了一个回波信号。从事后分析来看,这肯定是正在其南面航行的“汉江”号巡洋舰产生的回波信号。只是,当时双方地距离超过了三十公里,回波信号又受到了暴雨的干扰,所以“纳尔逊”号上经验不足的雷达操作员认为是海浪产生的干扰杂波,没有引起注意。
可以说,这是Z舰队避免覆灭的最后一次机会。
如果当时雷达操作员能够确定那是战舰反射的雷达回波,无论如何,菲利普斯都会下令舰队转向。并且派遣一艘驱逐舰快速南下。这样一来。即便Z舰队仍然难以快速逃逸,也至少能够赶在与第62舰队交手之前与正在赶来地“反击”号战列巡洋舰会合。从而避免出现以少打多的极端不利情况。
另外,该反射信号只持续了很短一段时间,随后就消失了。这正是“汉江”号转向,与另外两艘巡洋舰会合,并且按照白佑彬的命令与敌舰队保持距离的结果。也正是如此,“纳尔逊”号的雷达操作员才没有对此产生重视,甚至没有将这一发现报告给相应的军官,更不可能因此将舰队司令官从床上叫起来。
其实,这也不能责备雷达操作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