照此情形,只要帝国海军不打算转移战略重点,就不会在七十六年(44年)向北大西洋战场派遣第三支作战舰队。
对于帝国海军的这一做法,德国人也只能忍气吞声。
按照同盟国集团达成的内部协议,帝国只有确保英国无力反攻欧洲大陆的义务,而没有协助德国战胜英国的义务。现在。英国确实没有足够的实力反攻欧洲大陆,即便美国愿意出兵,也不可能调动足够地战略物资,特别是反攻欧洲大陆必须的登陆舰队。如此一来。帝国自然没有义务协助德国夺取北大西洋的制海权。
另外,德国也很清楚。只要帝国加强北大西洋上的兵力,美国也将有所举动。
如此一来,北大西洋战场将变得难以琢磨,而实力最为弱小地德国海军不可能从中获得好处。更何况,在俄罗斯没有战败之前。德国最多在西线集中十五个师的兵力。要想登陆英国本土,并且击败英国。德国至少要出动五十个师地兵力。最重要的是,德国没有可以投送地面部队的登陆舰队,也没有可以为地面部队提供后勤保障的运输船队。
综合各种情况,维持北大西洋的现状对德国是比较有利地。
只不过,僵局只持续到了二月初,随着二艘“柏林”级战列舰(“柏林”号与“慕尼黑”号,即帝国为德国建造的快速战列舰)在地中海完成了基础训练(驻扎地为意大利地塔兰托港),准备返回德国本土,北大西洋上的“和平”局面立即被打破了。
毫无疑问,英国海军不会容许这二艘战列舰回到德国本土的港口。
二艘“俾斯麦”级战列舰就已经让英国海军伤透了脑筋。费尽了心神。如果德国海军又获得了二艘更加强大的战列舰,恐怕英国将永无宁日。
同样的。德国海军拼死都会让这二艘战列舰返回本土。
一时之间,北大西洋上风云涌动,局面紧张得让人喘不过气来。
从二月四日开始,几乎每天都有几份紧急电报从北大西洋战区发回来。从五日开始,第四舰队进入了战斗状态,杨定方在当日就率领第41舰队离开了直布罗陀。因为另外四艘战列舰还没有正式服役,所以第四舰队也只能出动一支作战舰队。
出人意料的是,原本对北大西洋上的战斗并不感冒的意大利海军也表现得非常积极。
六日,由四艘“维内托”级战列舰为核心的意大利舰队离开了塔兰托,随同二艘“柏林”级战列舰一同驶往直布罗陀海峡。
当天晚上,姜瑞麟就发回了消息,意大利舰队将为德国舰队提供护航掩护,并且前往威廉港。
毫无疑问,这次意大利海军表现得有点积极过头了。
七日上午,刚从京城赶回来的陈锦宽就亲自给杨定方下达了命令:护送德意舰队进入大西洋,并且在到达比斯开湾西部海域之后,返回直布罗陀。
显然,陈锦宽也收到了命令,不然他不会派遣第四舰队为德意舰队护航。
没有任何意外,七日夜间,由四艘“狮”级战列舰为核心地英国大西洋舰队离开了拉科鲁尼亚港,由二艘“前衞”级战列舰为核心地英国机动舰队也同时离开了朴茨茅斯,而刚刚成立的本土舰队则在斯卡帕湾升火,最后于八日上午起航。
为了拦截德国海军的二艘战列舰,英国海军倾巢而出!
作为回应,二艘刚刚修复的“沙恩霍斯特”级战列舰在数艘辅助战舰的陪同下,于八日夜间离开了基尔港,驶向斯卡格拉克海峡。
顿时,北大西洋上战云密布,一场大战将在所难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