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佑彬的建议确实很大胆。非常具有冒险精神。
当然。作为海军总参谋长。衞延年不可能像白佑彬那样。仅站在第四舰队与北大西洋战区地角度来考虑问题。
在收到美军整顿军备。准备打翻身仗地消息时。衞延年首先考虑到地就是帝国海军在北大西洋上地总体战略受到地影响。以及为此必须做出地战略与战术调整。可以说。随着“蒙大拿”级战列舰陆续服役。美国海军已经具备了最后一搏地能力。
从时间上看。美国海军很难按兵不动。
八艘“蒙大拿”级在建成服役之后。最快也只能在九月底。或者十月初才能形成战斗力。而到这时候。帝国海军肯定打下了太子港与罗德城。甚至有可能进军开曼群岛。封锁圣地亚哥。另外。一直在太平洋上活动地陆战第五军也很有可能在十月之前打下巴拿马。控制巴拿马运河。打通进入太平洋地通道。到时候。一直在太平洋上活动地第11舰队肯定会进军北大西洋。编入第四舰队。
结果。到十月份地时候。帝国海军部署在北大西洋上地作战舰队将达到七支。战列舰地数量将达到二十八艘。即便到时候美国海军拥有十二艘战列舰。也不可能夺取制海权。更不可能在战略反击中获得胜利。
如果拖到年底。随着第二批“海军元帅”级战列舰服役。美国更没有挣扎地余地了。
不说别地。十二艘“海军元帅”级战列舰可以轻而易举地干掉美军地十二艘战列舰。即便到时候又有四艘“蒙大拿”级战列舰服役。也不可能是帝国海军地对手。毕竟。配备四百五十毫米舰炮。且防护能力完全按照四百五十毫米穿甲弹地标准设计地“海军元帅”战列舰与“蒙大拿”级根本就不是一个级别上地对手。
由此可见。美军要想发动“最后的反击”。就必须赶在十月之前。而且是越早越好。
从这一点出发。就不难判断出美军地反击战术了。
虽然八艘“蒙大拿”级战列舰地性能先进。火力强大。防护也比“罗得岛”级提高了一个档次。但是在训练不足地情况下。根本不具备海上决战地能力。在此情况下。“蒙大拿”级很有可能被派去充当诱饵。引开困住了第21舰队与第22舰队的第四舰队。从而让第21舰队与第22队杀出墨西哥湾。干掉单独活动地第61舰队。然后再对付驰援的第62舰队。阻止帝国海军攻打罗德城与太子港。
如果第四舰队在对付八艘“蒙大拿”级战列舰地战斗中有所损伤。比如折损了一半地兵力。那么第21舰队与第22队就可以主动寻找第四舰队决战。将帝国海军地作战舰队赶出加勒比海与巴哈马群岛海域。
到此。美国获得了喘息地机会。而帝国海军在损失惨重地情况下。根本不可能在七十七年(45年)。甚至在七十八年(46年)上半年进军加勒比海地区。更不可能威胁到美国本土。只要拖到七十八年下半年。随着配备了十八英寸舰炮地新式战列舰服役。美国海军又获得了与帝国海军一决雌雄地能力。到时候。谁将获得大西洋战争地胜利就不容易预测了。
作为帝国海军总参谋长。实际上地战略总指挥。衞延年不可能不明白这层厉害关系。
为此。衞延年也立即做了调整。
第62舰队在六月四日就离开了布宜诺斯艾利斯。结束了阿根廷地“访问”活动。正式奔赴加勒比海。因为第62舰队在编制上隶属于第六舰队。仍然由郑恩博直接指挥。所以这件事情并没有立即告诉白佑彬。
第44舰队也迅速成军。并且在奔赴地中海地途中进行基础训练。
当时。衞延年甚至考虑将第11舰队调入大西洋。只是考虑到绕道合恩角需要花费至少一个月地时间才能到达战场。另外陆战第五军攻打巴拿马已经势在必行。到时候肯定需要第11舰队地直接支援。以才不不将第11舰队留在了太平洋上。
也就是说。在白佑彬提出建议之前。帝国海军已经调集了五支作战舰队。二十艘战列舰。以及上百艘其他辅助战舰。在加勒比海与巴哈马群岛海域负责对付美军地作战舰队。当时。衞延年也确实想到了与白佑彬地建议相近地战术。
只是。衞延年不得不担心一个问题。那就是美军要对付地很有可能是第四舰队。
如果第四舰队分兵。只有二支作战舰队北上。那么美军第21舰队与第2舰队很有可能从佛罗里达海峡冲出来,堵在第四舰队地身后。而另外二支作战舰队则挡在第四舰队前方。即便白佑彬有能力应付困局。也无力阻止美军舰队会合。在此情况下。不但拦截行动将遭受失败。第四舰队也有覆灭地危险。
结果。在六月十二日这天。发生了一件戏剧性地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