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佑彬为什么要这么做?
答案只有一个:第四舰队埋伏在战场的东面。或者东南面。然后利用大型巡洋舰将美军主力编队赶到第四舰队的炮口下。
想到这。米切尔出了一身的冷汗。
十点三十五分。他就下令舰队减速。并且让已经休息了几个小时的炮手重新进入战斗岗位。做好了战斗准备。
随即。他由让六艘驱逐舰散开队列。以最快的速度向东面与东南面搜索前进。
无论如何。绝不能与第四舰队打遭遇战。因为对美军主力编队来说。遭遇战就意味着遭到伏击!
只是。现在逃跑还太早了。
在不清楚第四舰队行踪的情况下。贸然转向。很可能弄巧成拙。
对米切尔来说。选择只有一个:缩短与身后那支编队的距离。辨明其身份。然后再决定向哪个方向突围。
毫无疑问。这是一个非常明智。且非常聪明的选择。
只是。米切尔是在错误的判断下出这个选择的。因为越明智。起到的负作用反而越大。
很快。美军主力编队减速的消息送到了白佑彬的手上。
因为距离实在是隔的太远了一点。所以“胜利”号上的雷达并没有发现脱离美军主力编队。单独向东面与东南面搜索前进的那六艘驱逐舰。
现在。摆在白佑彬面前的问题也很棘手。
追上去与美军战斗。那肯定是送死。
可是。如果不追上去。旗舰编队身份就会暴露。
怎么办?
只迟疑了片刻。白佑彬就让旗舰编队转向到九十度。
此时。双方的距离经接近了四十八海里。在转向之后。航线间的距离将缩短到三十五里左右。
当然。白佑彬没有忘记让庞晋元再次实施电子干扰。
显然。白佑彬不想靠近美军主力编队。也不想把距离拉得太远。
而此时。杨定方指挥的第四舰队已经向南航行了大概二十四海里。而美舰队只向南航行了大概一十七海里。因此第四舰队与美军主力编队的距离缩短到了六十海里以内。随着美军舰队减速。这个距离还将继续短。
收到从“胜利”号上发来的消息后。杨定方立即让于右任重新计算了航线。
按照他的想法。既然无法冲到美军主力编队的前方。就应该尽快到达旗舰编队的前方。好代替旗舰编队。然后与美军主力编队进行决战。
因此。在重新设定航向的时候。于右任选择了一条最短的切入航线。
即第四舰队的航向转到一百一十五度。航速保持三十节以上。这样一来。大概在二个小时之后。第舰队就能替代舰编队了。
问题是。旗舰编队能坚持二个小时吗?
当时。别说杨定方不相信。就连白佑彬也不相信。
只是。白佑彬比杨定方考虑的更深入一些。
在旗舰编队完成了向之后。白佑彬就猛然意识到。对手很有可能是在试探旗舰编队的底细。不然不会减速!
美军指挥官为什么要等到这个时候才试探旗舰编队的底细呢?
肯定是旗舰编队的速度太慢。引起了美军指挥官警惕。
那么。美军指挥官为什么没有转向杀过来呢?
肯定是美军指挥官还不清楚第四舰队的行踪。所以在开始怀疑旗舰编队的身份时。并不能肯定第四舰队的位置。也就不敢贸然行动。
想到这。白佑彬总算是松了口气。
显然。他之前的决策并没有错。期间编队转为向东航行。不但不会过分的靠近美军主力编队。还会给对手造成一个假象。即第四舰队在战场的南面。所以负责诱敌。或者说是追击美军主力舰队的旗舰编队会转为向西航行。堵住美军主力编队向北跑的线路。
果真如此的话。那就是歪打正着了。
到此。白佑彬才对战局有了一个准确的把握。并且先于杨定方。也先于米切尔看清楚了局势继续发展下的结果。
这也正是白佑彬作为帝国海军头号战将的过人之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