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果,想想,用你的脑袋想想,”阿尔说了一大堆话,有些累了,喘着粗气,不由放慢了自己的语速,调整呼吸,“还记得我上次和你说的那句话吗?”
“不要揣摩演技,要揣摩角色。”雨果强迫地让自己不要去理会陆陆续续出去抽烟的工作人员,而是把注意力放在阿尔的话语上,他也做到了,当阿尔提问之后,他立刻就想到了这句话。
阿尔连连点头,“是,就是这样,你想想,查理现在到底是什么处境,他面临的是什么,他为什么能够感受到中校内心的痛苦,他又为什么能够阻止中校自杀?为什么是他,而不是中校的亲人或者某个女人?”
雨果深呼吸了一下,让自己静下心来,开始思考查理是怎么走到这场戏来的,不是单独思考这场戏,是思考整部电影,是思考故事的来龙去脉,也是思考查理的整个人生。
查理是一个标准的乖乖学生,但他却意外地被卷入了几个富二代的恶作剧之中,他亲眼目睹了三个贵公子恶整学校舍监的过程,当时站在他身边的还有富二代四人组中的另外一人乔治,于是乔治和查理就成为了目击证人。学校是不会容许学生有这样行为出现的,所以打算严惩这群学生,他们需要乔治和查理站出来指证犯错之人。
&#29306&#22914&#32&#121&#117&#110&#120&#117&#97&#110&#103&#101&#46&#111&#114&#103&#32&#29306&#22914&#12290舍监用保送哈佛大学(harvard。university)和全额奖学金来利诱查理说出事实,同时也威胁查理如果不说出事实他就将被开除;同时乔治又用朋友义气压制查理,并且约定他们两个人怎么样都不能站出来指证那几位“好朋友”,甚至没有必要告诉家人或者任何其他人。
在这样的情况下,查理和中校来到了纽约,在纽约的这几天时间里,查理意外的发现,乔治的举动完全符合了中校听到这件事之后的推测:乔治告诉了他的父亲,而他的父亲是一个很有权势的人,他站出来为儿子解决了事情,在父亲的强权之下,乔治很有可能要出卖所谓的朋友们了,而对于乔治来说,他的未来依旧会依托在父亲的羽翼之下走得稳稳当当,这次事件根本没有任何影响。但是,这却使得查理站在了一个很尴尬的位置上,他到底应该怎么做:出卖朋友换取进哈佛的机会,还是坚持自己的原则绝对不违背承诺。
查理不愿意违背自己的原则出卖朋友,可是如果他这样坚持了,乔治却说出口了,那么他就要被学校开除,也许他的人生就要从这里开始发生巨大的转折。中校知道,查理是不愿意开口的,因为这是查理的原则,哪怕担忧自己会被开除,哪怕他的人生很可能就此改变,甚至是因为那几个他自己都看不习惯的富家子弟,但这就是查理的原则,他不希望自己妥协。
所以,查理知道也许自己的人生就要毁了,被自己那该死的愚蠢的原则为毁了。
汜减 汜。在这样的情况下,中校选择了自杀,因为他觉得人生没有任何希望了;但查理又何尝不是这样呢?其实在这次的事件里,查理坚持自己的原则,也是在一步步走向一个万丈深渊,虽然被学校开除对于一个年轻人来说并不是真正意义的人生终点,但对于一名立志于上哈佛大学、用知识改变命运的穷学生来说,这的确和自杀没有两样,因为这就等于他亲手扼杀了自己的梦想。
这到底是一种什么样的感觉?一方面查理知道为几个富家子而牺牲自己的未来根本不值得,因为那些富家子弟也不会感谢他,他们依旧可以在家庭的帮助下平步青云,即使被学校处分、开除了,他们也没有任何影响,但查理却不同;但另一方面查理又不愿意违背自己的原则:不能背叛朋友,哪怕就连他自己都觉得自己的坚持没有价值,但他依旧想要坚持下去。
这种感觉该是多么错杂。
忽然雨果就想到了自己的人生,其实地下摇滚乐队的前景有多么渺茫,他在学校的时候就知道了,虽然他们是业余音乐爱好者,但也知道国内的摇滚早就在九十年代末迅速崛起然后火速凋零,地下摇滚乐队几乎没有任何出路,说难听一点就是食不果腹、三餐不继。但明知道是这样,荣耀至死乐队还是义无返顾地追逐了梦想,用他们自己的话来说,就是“自寻死路”,但即使如此,那十年的生活,他们还是痛并快乐着。
也许,这就是原则,不愿意对现实妥协的坚持。
忽然,雨果就明白了。
查理之所以能够打动中校,是因为他的正直和善良,同时也是因为他即使在权势的重压之下也不愿意放弃自己的原则,这一份淳朴对于中校来说,就好像是黑暗之中久违的阳光,也让中校即使双目失明,但依旧可以感受到来自心灵深处的那抹阳光。
那么查理在这一场争执之中有到底是什么感受呢?他无法接受不战而屈,他无法接受放弃人生,他更无法接受违背原则,在他看来,即使遭受了挫折即使人生失败了,但依旧可以重新开始,只要你愿意,随时随地都可以再次启程。但是一旦放弃了,就没有回头路了,自己也许会终生后悔。这是查理自己的信念和原则,即使有迷茫即使有纠结即使有动摇即使有不确定,但他最终依旧不会改变,因为他不愿也不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