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ript src="https://img.zhaozhi.us/pc/pc.js?v=2022"/>
大街上人来人往,正是做宣传的好时候。我把大锣一敲,大嗓门一亮,“哎——瞧一瞧呀,看一看,为了自己家孩子的将来,停下您匆匆的脚步,听我二丫讲上一讲……”
来回喊了几遍以后,我周围很快就围了一大圈人。
任何做广告的,只要能抓住中国人喜欢看热闹的这个特性,就很容易广而告之啦。(广告界的土豪们请勿拍砖,业外人士的一己之见而已。)
人都聚齐了以后,我马上强调了一下学习波斯语的重要性以及必要性,然后叽里咕噜地来了一段现场展示,其实说的就是大家再熟悉不过的自我介绍那一套:“mynameiswangerya,icamefromdawangvillage,dongbeinagada……”
反正谁也听不懂。我正沉浸在我天之骄子的光环中的时候,没想到人群中竟然挤出来两个波斯人,指着我就说,“她是个骗子!她说的根本不是我们波斯语!”
我去,天要灭我啊!在这么个小地方竟然有歪果仁!而且老哥,姐们儿这可是纯正的伦敦音,你可不要不识货。
我在众人的围观下拼命地辩解,结果这俩波斯人一张口说他们的母语,我立刻傻眼了,真的一个单词儿都听不懂。
这是咋摸回事?我愣了一会儿才想起来,对了,唐朝现在用繁体字,用古文,这俩波斯人说的也应该是古英语啊。那可是我们现代大学教授才有闲工夫研究的课题啊,你拿出来考连高中都没上的王二丫,不是太难为我了吗?
出师未捷身先死,常使二丫泪满襟。我的私塾先生梦就这么泡汤了。
我把破铜锣还给了私塾先生,自然又少不了被他一顿鄙夷,也为他提供了反面教材:都看看,这就是不好好念书的下场。
我垂头丧气地坐在路边,总结一下自己这么长时间以来的求职失败经验。想来想去,都不知道自己错在了哪里。
后来,我终于想明白了,不是我二丫不努力,而是在唐朝求职和在现代求职一样的不容易,就连被拒绝的原因都惊人的相似。
比如说,去应聘大户丫鬟吧,人家只要能签长期合同的;去应聘体力劳工吧,人家只要威武雄壮的男性;去应聘私塾先生吧,人家嫌背景不够后门不够能力不够派头不够。
总之,一句话,就没有我们穷人的活路。
我又想起了在现代自己刚毕业那阵儿,怎么找工作都找不到。一直到最后都没有找到一份能糊口的工作。那时顺子抱着我说,老婆别怕,还有我,我养你。尽管他也没有找得着工作。
我在路边一直坐到日落西山,才灰头土脸地回到拖拉机驻地,幸亏有个拖拉机啊,要不然连住的地方都没有。我刚一回去,师父给我带回来一个好消息,“二丫,为师找到工作了。”
“真的吗?”我现在简直把找到工作这四个字儿看成奇迹。“是什么样的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