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定完防御计划,王海涛和唐仁信,带着九十师师长唐亦宽、二一零师师长唐鸿明、二一一师师长唐龙仔,还有警卫旅旅长唐山豹、侦察旅旅长唐小山几人一同在长沙外围,对着防御计划所列内容,一处一处的把计划落实下来。最后王海涛等人渡过湘江,来到湘江西岸的岳麓山顶,居高临下,俯瞰整个长沙城。
时间己是四一年十二月了,气温虽未到零下,但是也挺冷,岳麓山上,重炮旅正在热火朝天的抢修着重炮阵地,上百门火炮都布置在岳麓山东坡,阵地工事的修建工程量不小,王海涛注意了一下,在抢修工事的不仅有重炮旅的官兵,还有不少其它部队的官兵和民工,看样薛岳将军为修好岳麓山的重炮阵地,下了不少功夫。
到了山顶,气候严寒但视线相当的好,从这里就隐隐的可以看到环绕长沙城北面、东面的浏阳河。说实话,长沙城真不是个适合打防御战的城市,它的北面,在浏阳河以北和几汨罗江之间的三十多公里地面上,几乎就是一马平川地,根本无险可守。再往北一直到岳阳市,也只有新墙河、汨罗江、浏阳河这三条河流可以凭借着抵挡日军的进攻,但现在是冬季,三条河流中,只有浏阳河的水深达到了三米,汨罗江只有一米多,而新墙河更浅,不足一米深。
长沙城背靠湘江,只要在城市的北、东、南三面设立主阵地,然后连成一个半圆型阵地就可以了,至于水很深的湘江,王海涛估计日军是不会轻易渡江的,再说就算日军渡江到了湘江西岸,除了可以攻击岳麓山炮兵阵地外,还是无法直接进攻长沙城。
王海涛把九十师和二一一师都布置在了长沙城外,而二一零师的六个步兵团布防在长沙城城墙上,二一零师的三十门自行*炮和二一一师的五十门自行*炮合在一起,编成一个单独的自行*炮团,做为九十军的军属炮火打击力量,放在了长沙城內,同时九十军的所有坦克和战车也一并隐蔽在城內。
为了弥补二一一师火炮不足的情况,王海涛把二一一师放在了城南,这里几处小高地,城墙也正好在妙高峰南侧。所谓妙高峰也就是一座七十米高的山坡,地势较陡,不太好攻,二一一师的师部也设在了妙高峰脚下的城墙上。在妙高峰上,王海涛让唐龙仔集中放置了三十六门75口径野战炮,以及一些防空武器,用来支援城外的阵地防御。
九十师的二个旅,一个旅布防城北,一个旅布防城东,师部设在了东南城墙上的天心阁。二一零师师部设在兴汉门,手下二旅六团分布在城墙之上,七五野战炮也布置在城墙原有的炮位上。城内侧是警卫旅在担任全军的预备队,并担负起抢修巷战工事的任务。
长沙城最外围的第一道阵地,北面设在捞刀河南岸。捞刀河虽不是大河,冬季的水也很浅,只有一米多深,但必竟有近二十米宽,并且两边都有堤岸,修建起防御阵地来事半功倍。唐亦宽让城里的铁匠打造了大量的三角钉,把它们撒在了河里,三角钉混在河床的泥沙石头中,很难发现,一踩上去就会受伤。
第二道阵地是在城墙和捞刀河之间的浏阳河西端,这里本来有三十七军的一个团在防守,但它离长沙城城墙太近了,唐亦宽便把这一段接收了过来。三十七军的这个团被加强到了别的地方。第三道阵地就是城墙外的集镇和商铺了,听说日本人打过来了,城外的集镇和商铺的人纷纺离开,不是躲进了长沙城,就是渡过湘江,躲到了湘江以西。空下来的集镇和商铺,二七一旅改造了一下,正好修成一道立体防御阵地,旅长唐亦群把旅指挥部也设在了这里。
东面浏阳河离城墙有十余公里,河西岸又有三十七军主力在布防,因此二七二旅只在三十七军背后五公里处,利用几个连续的几十米高的山包修建了一道防御阵地。在这道防御阵地上旅长张灵甫放置了三十六门75口径野战炮,以它八公里多的射程,可以有力的支持三十七军的防守。
城外最后一道防御阵地,仍然是以城墙下的那些空下来的集镇与商铺为基础,改建而成,这样就长沙城的北面一直到东南角形成了二道完整的环型阵地。城南面是由二一一师独立防御的,长沙城的城南有一系列的高地,虽然都不算高,但利用好了也是可以发挥其优势的。
二一一师的第一道阵地是以离城十五公里的跳马镇为中心主阵地,然后向两边沿伸,西边延伸到湘江边,东边沿伸到浏阳河。这道阵地全长达到了二十多公里,唐龙仔一口气放了二个团上去,但仍然兵力单薄。后来,五十三军的九十二师担去了三分之一的阵地,这才让这道防线厚实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