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在豫中杀得血流成河的时候,就有零星的情报表明日军将会对长沙发动大规模攻势了,但是薛岳并不在意。在他看来,日军就那么点人马,占着半个中国,典型的点多兵少,每次发动战役都是这里抽一个联队那里抽两个联队,东拼西凑拼凑起一个重兵集团,凭借高机动优势打个短平快,一波短促而猛烈的突击,能拿下就拿下,拿不下的话也就只能罢手,让拼凑起来的各单位各回各家,各找各妈。现在他们的主力都集中在豫中,不可能具备同时打两场大规模会战的能力。
他的判断放在一年前肯定是有道理的,这确实是切中了日军的要害。问题是东条上等兵上台后跟疯了一样扩军,一口气扩编了四十多个师团,这些新编部队一大半都被投入到中国战场,使得中国战场上的日军兵力暴增,他们当然有能力同时打两场大规模战役了。
薛岳犯了经验主义,战略误判,让第六战区还没开打就先在战略上丢了一分。
接下来的一段时间,关于日军集结、调动的情报越来越多,薛岳终于重视起来了,紧急召开战区会议,商讨对策。
而此时,日军的作战序列已经形成了,雷霆即将降临。
战区作战会议上,战区代理参谋长赵子立将军指出:日军进攻豫中平原的兵力规模空前,只怕这次进攻长沙的兵力规模也是空前的,而且第11军军长横山勇中将是个善于吸取教训的家伙,必然会吸取第三次长沙惨败的教训,采取全新的战术进攻长沙,因此战区应该确立新的方案,以防万一。但以薛岳为首的大多数将领都认为,从日军在豫中会战所动用的兵力规模来看,这次进攻投入的兵力可能会比以往三次多一些,但远远达不到规模空前、大得可怕的地步。再说,日军兵力规模是变大了,但长沙的山长沙的河没有变,地形就摆在这里,咱们就按照原来的套路,主力部署在两翼利于伏击的地区纵深,以有力之一部节节抵抗节节后退,吸引日军,疲惫日军,等日军过去后两翼部队再杀出,配合广大民夫破坏日军后方的交通道路,把长沙变成个大炉,一把火将日军给炖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代理参谋长肯定吵不过司令官,最终是薛岳的意见占了主导,第九战区仍按照第三次长沙战役的套路进行部署,中路清空坚壁清野节节抵抗,两翼部署强有力的部队准备捅日军屁股。
可惜,占主导的意见往往是错的。比如说这次,薛岳就错了,而且错得很彻底。
首先,此次日军投入的兵力不是他认为的“比上次多一些”,而是第三次长沙会战的三倍,共八个师团又一个旅团,这些师团在出发前都由从华北驻屯军、第13军抽调过来的部队接替了防区,换句话说,这次不再像前番那样一个师团抽调一半人或者三分之二的人马,而是倾巢出动了。如此庞大的兵力,根本就不是第九战区应付得来的;
其次,赵子立将军的担心完全成了现实,横山勇中将完全吸取了第三次长沙战役惨败的教训,大胆地改变了战术,不再是像一把锥子一样在一个点上一扎到底,而是置最精锐的甲种师团于两翼,战斗力略逊的几个乙种师团在中路分成两个梯队,交替攻击前进。这样部署的好处是,第九战区主力往侧翼运动,马上就会遭到甲种师团的迎头痛击,就算绕到了日军后方,只怕还没有着手破坏道路交通就会被日军第二梯队夹在中内,最终也只能是脆败的下场。
战役还没开打,但是在战略层面上,薛岳已经一败涂地了。
战略上的一分大于战术上的十分,战略上输了,战术再巧妙也没用,很快,第九战区就会再次尝到未战先输的苦涩。
5月27日,日军五个师团向第九战区崇阳、公安至南县连绵一百余公里的防线发动了猛烈进攻,当看到日军仿佛涌入内陆的潮水般漫野而来的时候,驻守这些地区的中国军队都惊呆了。豫中溃败也在这片坚守了数年之久的土地上演,第一道防线迅速崩溃,大批中国军队被迫放弃阵地,雪崩般往后溃退,电报中充斥着各级将领惊怒交迸的嘶吼:
“横山勇是把日军在中国所有能动的抽力都抽调过来了吗?这兵力也太庞大了,挡不住!我们根本就挡不住!!!”
...(记住全网小说更新最快的枣子读书:www.zhaozhi.u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