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66章 1064. 团结一起(1 / 2)

<script src="https://img.zhaozhi.us/pc/pc.js?v=2022"/>

此次的赣北反击战中(史称第一次长沙会战中的赣北战争),第九战区赣北地区的中国军有效地阻止了赣北日军侧翼进攻长沙的战略意图。

使得长沙的主战场压力大减,没有侧翼的威胁,第九战区的中国军粉碎了日军侵占长沙的战略目的。

在赣北地区,中日双方的军队回到了会战前的态势,战地暂时恢复了难得平静,三狗他们的三营也回到了上高驻地。

杨慕华已经随师部医院恢复了工作,虽然偶尔会想念起儿子小虎,无法见面甚是难受,不过丈夫回到了驻地,相对会好很多了。

部队在上高泗溪杜家村一带,战地医院在界埠堆峰,不算很远,三狗除了平日训练部队外,还能隔三差五去见一下杨慕华。

战士们每天早上五点多就起床,跑步五公里,出操,训练,爬山,忙得一塌糊涂,按团长刘光羽说的话是:兵不能闲着,闲着了就不好管了。

抗战到了这个阶段,国家沿海地带都被日军占领,进出口及关税都没有了,不管是国力财政上,还是进出口的货物上,都陷入了危险的境地。

由于物资紧张,战士们的供应,每天24两米饭(当时为16两一斤,折合为现在的一斤半),逐渐缩减为22两,一天一斤半的量都保证不了了。

由于很少有肉菜和油水,吃点粗茶淡饭,本地的瓜菜,改善生活的是豆芽、豆腐,只有在节日加餐时候才能吃到一点肉。

所以,大家都觉得米饭不够吃,都是青壮年,每天的训练量很大,饿得要死,这么一点定量的米饭根本不够。

老李头就带着几个连的特务长(司务长)想办法,买来一些红薯、腊肉、咸肉等,为战士们解决吃饭问题。

由于三营在经济上比较透明和公开,不存在那些喝兵血的军官,士兵们的伙食能得到保障,虽然是粗粮素菜,总比没吃饱好多了。

那个年代碾米机没有普及,大部分的大米脱粒是靠人工,在石槽里杵去谷壳,所以大米的质量很一般,里面有很多的谷壳和砂子。

吃这种饭,不能吃太快,不然很容易咯到牙齿,老李头他们就跟三狗借了些人,和炊事班一起,来处理这样的大米,比如筛、挑、洗等,算是好一点。

米饭不够就杂粮来凑,本地产红薯,炊事班就做一些红薯粥、红薯饭、红薯干等,红薯切开煮熟后晒干,可以发给战士们做干粮。

至于肉菜,还是咸肉最为解馋,腊肉下饭,这些用辣子一炒,几碗饭就下去了,三营把自己的经费拿出来,给战士们补足口粮。

有的部队士兵不但吃不饱,有穿不暖,冬天一个内衣加外套,一个棉袄,过了冬季棉袄还要收回去,待到来年冬天再发下来继续穿。

很多人没有没换洗衣服,身上长满了虱子,人都习惯了,没事就坐在太阳底下抓虱子或是互相帮对方抓。

夏天里,很多士兵去河里洗澡,先脱光衣服,在水里把衣服洗了,晒在河岸上,人在河里洗澡游泳,等衣服晒干了,才能上岸穿起回去。

这些在51师就好多了,在三营更是少见,很多人还以为三营是师部或是军部的警卫营,怎么吃穿得这么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