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集团军独立营除外,命令岳复和其余所有将官在处理完所部军务之后赶至太原,要让他们知道,他们为国为民效力,我也不吝给予嘉奖!”
光头大佬拿着军政部转来的电文兴奋的在办公室连走几圈,对自己的侍卫长命令道。
“是!”唐寅恪恭声称是,眼里却是显出一丝羡慕。
委员长这次单独将岳复和那些上将中将们并列,可是透露出一个信号,那是要大力提拔的意思。
至此国战之际,虽然岳复有些桀骜不驯,但此刻对于委员长来说,能打仗就是好的。
至于说以后怎样,那也要等打完这场战争再说。
几乎可以预料,那个不过26岁的年轻人,很有可能一飞冲天,坐到很多人奋斗十几年甚至二十几年都到达不了的位置。
“校长,那位129师陈旅长在石门的演讲,您看?”王世和在退出办公室之前又问了一句。
“嘿嘿,那位陈少将我不了解,但那话的腔调……寅恪啊!你觉得,真是那位陈少将说的?”光头大佬却是淡淡一笑,轻轻一挥手道:
“既然他们有爱民之心,那我们也不能寒了将士的心;
命令中央社,全文刊登,一字不改,我看看寺内寿一有没有那个胆子拿我北方民众出气。”
和这位领袖的判断几乎一模一样,在陕北窑洞里,一位有些消瘦的中年男子就着桌上马灯微弱的光看完整个电文,不由哈哈大笑:
“老总他们这回可是犯了经验主义的错误哟!第129师给他们第一回上报还不信,直到人家晋东战区司令部都发捷报了,才敢将电文转发中央。”
“老毛啊!你可别怪老总他们犯经验主义错误,就算是我,看到这封电报时也连续看了好几遍,生怕自己眼花给看错了。
在拿来给你看之前,我还专门回电他们是否电报有误,等他们再次回电无误,还是朱、任、彭、叶四人联合签名,我才拿来给你看的。
实在是,这一仗,打得太过惊艳啊!
我129师全军将士,壮哉!”周公喜气洋洋地在一旁解释道。
“老周啊!那,这一次,你可也犯了经验主义错误啊!
虽是129师发的捷报,但我党的部队,可不止第129师一个师在啊!”中年男子脸上的笑容几乎都快要溢出来了,拿着手指在桌上轻轻敲了敲:
“你忘了那个一直示好、有着明显倾向的小家伙了?”
“哈哈,忘了谁但也不能忘了他啊!”周公也笑道:
“但小家伙想韬光养晦,处处低调,若是不知情的,根本都不知道有他这支部队参战呢!所以,我也就干脆遂了他的心愿,不提他。”
“是金子,到哪里都会发光的,可不是你想藏就藏得住的。
这次晋东一战啊!他或许可以瞒得过无心人,但绝瞒不过有心人,他所有的行动,恐怕都放在那位的案头了吧!
这样,老周你再跑一趟太原我第十八集团军总部,同时转告那个小家伙,就让他去太原时也去见见你,我有礼物要送给他。”中年男子脸上浮起一丝淡淡的笑。
两个人,都很默契的没有点名,但都知道说的是谁。
岳复和独立营,直到如今,在红党高层中,也仅限于数人得知而已。
“好的。”周公肃然点点头。
“对了,老毛,343旅陈旅长在石门的演讲,你看……”
“陈旅长啊!他的脾气我还是知道的,这番话可不会出自他的嘴;
嘿嘿,除了那个肆无忌惮的小家伙,谁敢当着全城百姓喊着要把日军俘虏脑袋全砍了挂太行山上?
还巍巍太行,倒是挺会用个词儿嘛!”中年男子一阵轻笑,伸手点了根烟:
“不过,既然挂了我们陈旅长的名,那,就原文刊登,一字不改,也替他们维护一下我北方百姓。”
一南一北,中国政坛最顶尖的两个人,竟然做出了近乎一致的判断和决定。
这一夜,对于位于中国境内的中日两方来说,都是一个不眠之夜。
10月17日的清晨,中国,迎来第一缕曙光。
“晋东大捷!全歼日寇第20师团!”
“晋东大捷!歼日寇两万余!”
报童撕心裂肺的呐喊声,击碎了中国各大城市的大街小巷的宁静。
犹如烈火烹油,街道上一瞬间沸腾起来。
确切的说,是中国所有的大城市,都沸腾了。
无论大小报刊杂志,没有所谓的头版头条,通篇,全是一个内容:
晋东,大捷!(记住全网小说更新最快的枣子读书:www.zhaozhi.us)